EugeniaLo's Blog




六、出頭

活着,我該做什麼?我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和平、安逸,只會造成停頓,衝突、對抗,戰爭才有新生。古時無知創造神、雷電、火山、颱風,人們無法解釋,就用神解釋。術士、巫師、修士、教宗有代神說話,統治階層成形。統治階層不能容忍人對神的懷疑,這減低其合法性、認受性。人生的目的是甚麼?

──徐步高的床頭語

上星期死因庭展示了徐步高貼在床頭的一張紙,上面寫了一些徐的看法。似乎「正義的一方」急於向大眾證明徐是一個心理變態的人,因此他會殺死同僚、打劫也是理所當然的。

他雖然也同意客觀的證據對徐不利,也不認為徐是無辜的,不過有點不齒這種死無對證的推論。

「徐步高的床頭語正是我所想的,難道我就會跑去殺人?」他很是慨嘆,這個社會總有人想找「人民公敵」,然後千方百計要證明「邪不能勝正」,到底誰是正誰是邪?他分不清楚。

七、發瘋

近來確是不太如意。

一個難纏的客戶、一個有跳躍式思為加健忘症的上司,令他生不如死,加上父母決定退休後搬到紐西蘭居住,不過卻因擔心他無力獨自負擔生活費而決定不會出售香港的物業,甚至連燈油火蠟也不必他付,令他很難堪。

「不過我們只能負擔『兩頭住家』一段短時間。」母親說。

「我知道,我會找一份收入多點的工作,到時你們可以把房子賣掉。」

「我們也許會搬回來,因為我也得靠香港的醫療體系,還有老人院。」

他很難過,父母老了要到老人院居住,都怪他沒出色,於是便衝口而出:「如果我有能力,誰想要白吃白住?」

母親很生氣。「我們甚麼時候說你是白吃白住?你工作了幾年,我們哪有叫你拿錢回來?我們生你,就會養你。」說罷便哀哀地哭起來。他見狀也不好再後駁,只好不作聲。

雖然他很想多賺錢,不過其實心裡明白,自己並沒有這個能力。

八、是真的

他做了一個惡夢。

一家人要到一幢舊樓中的獸醫診所,沿著樓梯和長長的廊道走了很久,終於到了。診所很老很舊,醫療器材都是幾十年前的舊貨,他們摸進了診症室,看到一個小女孩的鬼魂陰著臉看著他們,令他毛骨悚然,不過他並沒有太在意,反倒是父母和哥哥的反應很大。

不知怎的,一家人竟然互相廝殺起來,哥哥把他扳倒在地上,要掐死他。他拼命掙脫,冒險爬到了隔鄰的單位,這時他累極了,趟在地上就睡,醒來時驚見巴基斯坦籍的男主人推門進來,他不能讓自己的行蹤被其他人知道,於是苦若哀求男主人別張聲。慈悲的男人答應了,當他放下心來,以為安全了的時候,房子的女主人發現了他,拔出手槍向他的胸口連開三槍,他的靈魂在這瞬間離了體,所以不怎痛苦,不過卻清楚看到自己的心臟、左胸和右胸被子彈貫穿,血像噴泉般流出來的樣子,而開槍的女主人,正是那個很難纏的客戶。

這時鬧鐘響了,他驚醒過來,「好個惡夢!」

九、出走

今天他滿心以為快要完成一件纏繞他很久的工作,怎料上司突然好像忘了以前所說的一切,要他推倒重來,重來的更竟然是很久以前上司否決了他的提案。

他很痛苦。難道要把他們的對話都錄音,防止上司胡來?

沒有人明白他。深夜回家向父親訴苦,得不到同情。當然了,父親也是管理層,不會明白他這種小職員的苦。

他氣沖沖地回到房間,無處發泄,踢倒了椅子和廢紙箱,便聽到父親怒道:「夠了!」於是他脫掉西裝,換上運動裝,只拿著奧爾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紅》和雨傘出門,也不顧父母在說甚麼。

走在無人的道上,他想到他的一生會週而復始遇到這種事,不管他是上司還是下屬,也得受氣,便有想哭的感覺,眼淚弄得他的眼睛很疼,睜不開,矇矓中一不小心一頭碰在電燈柱上,可疼!頭的痛楚使他清醒了點,也就不哭了。他開始留意過路的車輛,心裡有點盼望父母會駕車來找他,不過這是不可能的,他為自己的想法感到既驚訝,又可笑。

這時他經過一條林蔭大道,夜雨使平時美麗青綠的大樹染成了濕漉漉的黑色,有點可怕。

「如果在路上遇見鬼怎辨?我可以像錢鍾書那樣鎮靜嗎?」他的心寒了一下,真的像看到鬼一樣。這個鬼穿著白衣白褲,臉色蒼白,像苦力般蹲在路邊,向他咧著嘴笑,好像在恭侯他的光臨。這時他反而安心了,想:「我要請教鬼有關人生的問題。」可是鬼沒有答他,只是看著他走過。

走了很久,到了大學,他突然覺得很安全,這個地方充滿了活力和夢想,即使夜深人靜仍可清楚感受到「明天」。他走進校園,在一盞燈下讀《我的名字叫紅》, 一邊聽著學生宿舍傳來快活的尖叫聲。書正讀到緊張關頭呢!真兇的身分即將要被揭穿了。

人家說結局不如過程,說得不錯!知道了兇手的真面目,書也讀完了,他感到若有所失。罷了,他還挺喜歡書中的死人訴說「死」的情況:「我的腦袋跌落在泥濘的地上,從這裡,我看不到我的兇手,也看不到我的圖畫和塞滿金箔的布包,我的心思仍緊抓住它們不放。」

他在想,自己死亡的顔色會是怎樣的?會不會他是這樣生動美麗?

十、苟且

他不想回家。想死,又沒有膽,唯有回家。

沿著原路回去,鬼不在了,也沒有遇到半個人。他抬頭看著被雨水矇矓了的路燈,覺得至少老天還明白他的感受,用雨水代替他的眼淚。

家人已經睡了,家裡靜靜的。

他趟下來,看著天花板的吊燈。「真沒種。最後還不是死回來了?」

反正得苛活下去,他決定由明天起做一個苟且的人,人家說甚麼便做甚麼。

「這就是長大吧!」

0 comments
----------------------------------------------------------------------------------------------------


一、完了

這個博客要完了嗎?完全沒有更新!

他看著已荒廢多時的個人網頁,想起剛開始的時候自己那樣雄心壯志,想把這個網上的空間填滿,可是一年以來,工作搾乾了他的興緻,「現在的工作整天對着電腦,回家再用電腦寫作的話,我會發瘋。」

可是,當我想到一個人被工作剝奪了興趣,又覺得很可惜。寫作明明是我的嗜好,為什麼現在卻沒有心思去寫呢?我這個人太容易灰心氣餒了。

二、灰心

你是一個容易灰心氣餒的人嗎?他肯定是的。到了這個年紀,他也不會再騙自己是個積極上進的人,不過現在要工作糊口,總得在人前裝得活潑一些。

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他小時候真的很積極的呀!為什麼讀書多了,人反而變消極了?小時候真的想過要幹一番大事的,但現在已沒有這般心思,只想順心而行,但這又談何容易?

這不是很奇怪嗎?一般像他這個年紀的人都滿懷大志,對明天充滿盼望,可是他卻剛好相反。小時候從來不用多想,只要好好讀書,充實自己,順利升班就行,「未來」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父母師長說:「只要學業有成,將來就可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三、矛盾

他對現在的工作,沒有想過喜不喜歡,很久以前他已放棄了「工作=興趣」這念頭,工作也只是糊口而已,可是他仍然常常沉不住氣與上司搶槓,雖然是據理力爭,不致惹心厭,但他事後又感到後悔,覺得自己太多嘴了,反正最後不是都得聽上司的話嗎?

四、分裂

當他想到上司上還有上司,而他是被壓在最下層,就怎樣也快活不起來。有人好心跟他說:「那你努力一點晉升為管理層吧!」不過他很鬱悶地想到,這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被剝削的還是被剝削,他的角色只是由受害者變為加害者罷了。

這時他想起了馬克思,突然覺得自己打從心裡認同其產主義,這樣人的生活就會很簡單。這時候,他的心突然分成了A、B兩派,互相交鋒。A害怕起來,如果共產主義的理想一旦達成,大家各盡所能,按需獲得分配,那豈不是變得像機器一般?現在的生活雖然磨人,但在完美的共產主義下,「自我」已亳無價值,只要完成生產要求,一切也不不重要。B卻覺得,在共產原則下,甚麼也不必想,不是很方便嗎?A很擔心,馬克思說過「社會」將佔有全部的生產的資訊,以達致共產,那社會中誰控制?還不是人嗎?B嗤之以鼻,共產好就是因為甚麼也有人替你想好了,不必費心思考才是最舒適。

他突然失笑,怎麼為了這種問題煩惱?人性和共產根本是對立的,有人就有私心,都是自私的,馬克斯的美夢只會成為極權的工具而已。

五、他是甚麼

他從來也是一個自私的人,自中學以來便一直有一個極自私的想法,就是想要「離開」。最初,他只是想到一個無人的荒島去住,因為與人交際實在太費心神了,後來他發現荒島實在太難找,於是便放棄了,心想淹沒在大城市中和在荒島生活是一樣的,而且城市中還有超級市場和寬頻;後來,書讀得多了,卻越來越不明白自己的存在意義,一直也找不到人生的標,大學畢業前後他的恐懼更是到達了頂點,書讀完了,接下來要怎樣?他覺得自己甚麼也不是,不比別人優秀,不比別人英俊,也不比別人富有。

以前他覺得未來是繽紛的,但現在已沒有任何遐想,反正快樂和不快樂也得活著,不論富或貧、大學生或文盲,也同樣是在活著而已,沒甚麼分別,他尤其不明白為甚麼大家都為了名利而苦苦爭扎。他甚麼也不想做。

在家胡思亂想了幾個月,他終於明白活還是要過的,並在網站公司找到工作,不過他仍覺得很空虛,好像一個心被掏空一樣,別人的讚賞他並不在意,因為做得好是一種基本的責任;他也不會因受到批評而難堪,只要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就好了。

他認為工作就是工作,沒有喜不喜歡;活著就是活著,沒有快樂不快樂也,他不知道應該期待甚麼,應該做甚麼。

他覺得很害怕,以他的身體狀況之佳,可能會活到一百歲,「與其沒有目的地活,不如早死。」他的腦中經常出一些有關他的死亡的生動影像,當他趟在床上,就會看到天花板榻下來,把他活埋;當他摸著自己的後頸,就會看到一個沒有臉的劊子手把他的頭斬下來;當他站在高處,就會想著自己高速下墜的;當他過馬路時,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將他撞飛。

當然他沒有把這些事告訴過其他人,不過當家人朋友和他談起將來時,他總是無名火起三千丈。

「努力工作,總有出頭的。」母親苦口婆心地說。

他很想反駁,說工作是為了退休後的生活很是可笑,而且人總是會死的,出頭又有何用?!

0 comments
----------------------------------------------------------------------------------------------------


我雖然是讀科學出身(心理),但其實也和普通人一樣「八卦」,喜歡看沒有甚麼根據的每日星座運程。以下是今天(十一月二十日)水瓶座的運程:

容易與人發生衝突,與朋友的關係出現誤解或混亂的局面。
而禍根可能就是你的一張嘴衝口而出。記住在家裡或公司內都不應有過於囂張的氣焰。同時對別人的吹捧沒什麼抵抗力,稍微慫恿一下就讓你點頭了。還有祕密事件被揭穿的可能,只想逃避是什麼都解決不了的,勇敢的承擔下來吧。

話說今天開會非常不順利,我發現自己詞不達意,老是說不中要點,屢被糾正,很是灰心,會後上上網定驚,順便看看自己的運程,其中「而禍根可能就是你的一張嘴衝口而出」正好形容我的失態。唉,看來要成為上司肚裡的蛔蟲還真難。

沮喪的心情一直維持午飯時間,我沒有胃口,只叫了一碗湯,豈料「淨飲」湯一碗竟要三十三元正(是一碗非常普通的羅宋湯而已),比一個午餐($23)還要貴!我真想海扁那個收銀員一頓出氣!!!

今天真是霉運當頭

0 comments
----------------------------------------------------------------------------------------------------


BBC新聞網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轉載給大家看看。(我把精警的地方變了紅字)

透視中國:性感成為女性魅力指標

2006年11月13日

好萊塢(荷李活)新片《邁阿密風雲》,10天前在中國大陸首映,劇中飾演伊莎貝拉的鞏俐在北京見傳媒,再次闖入影迷的眼簾,攪起新一股影界"風雲"。

這位大眼睛、高顴骨的女影星,在不少影迷心目中,依然是中國最性感的女性。她究竟性感在哪裡,影迷們卻各執一詞。

"2006年中國女性魅力十大關鍵詞"的調查結果日前揭曉,共有34萬人參與投票,性感位於第四位,它的前三位是優雅、知性、健康,其後的六個關鍵詞是時尚、睿智、風韻、大氣、嫵媚、聰慧。

性感成為當代女性主要魅力指標之一。當下傳媒,每天都能看到"性感"一詞:性感女妖、性感美女、性感警花、性感MM(妹 妹)、性感名模、性感歌姬、性感寶貝、性感尤物、性感玉腿、性感抹胸、性感秀發、性感內衣、性感體壇、性感健身、性感星座、性感視角、性感寫真、性感俱樂 部……可謂性感滿天飛。

10年前,性感只是在洋小說、洋電影裡有,中國人還只是羞羞答答地使用,一說性感會臉色潮紅手心冒汗。今天,中國人曾經壓抑了多少年的性感,終於得到釋放。

前些日子,讀到一篇文章,作者說那天去超市,買幾包速食麵(即食面、公仔面),售貨小姐對作者說:"先生,這種牌子的速食麵味道最好,很性感。"作者一時懵了:速食麵也能性感?

後來那作者與朋友說起這件事情,朋友們都說作者老土。

時下的菜市場都能常常聽到性感一詞,說土豆、西紅柿、茄子、豆角、栗子長得好,都會這麼說:"這土豆長得多性感啊","瞧這西紅柿,真是沒得說了,多性感"。

"性感"成了一座富礦。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被判處死刑,但他卻是不少中國女孩的性感偶像。

今日,"性感"是後現代社會被廣泛張揚的一個時尚用詞,中國人已經步入性感噴發的年代。在一些讀者眼裡,賈平凹的《廢都》一書中出現的"(下刪多少字)□□□□□□□"也都是相當性感的了。

何謂"性感",《辭海》中沒收入這個詞,《現代漢語詞典》中收入了,解釋為"能夠引起異性情欲的﹔肉感"。如此釋義似乎也已過時。

情人的體味是性感的。當與情人湊得很近很近,耳鬢□磨的時候聞到了情人身上特有的味道。那是無法形容的味道,世上沒有兩個人的體味是一樣的。不過,你認為性感的體味,別人卻會感到狐臭般厭惡。

沒有暴露就沒有性感?

一本周刊,刊登了未成年少女演藝組合之一的14歲成員,她身穿一件貼身吊帶白衣裙,也不算太暴露,沒有擺出什麼撩人姿勢,只是櫻唇半張。

問題是拍攝時,工作人員在她身上灑水,刻意營造濕身效果,長發濕透,全身濕透,白色輕紗裡的青春肉體若隱若現,文章主題突出了"初熟"。有人說這是性感誘惑,也有人說這是侵犯未成年少女的罪惡。

暴露身體的時尚早已噬食人們的生活,尤其在這個沒有暴露就沒有性感的年代裡,人們的視網膜正在被反覆地灌輸一種時尚概念:與其遮遮掩掩地表露自己對性感的渴望,還不如將自己暴露成時尚標簽。

不過也有人說,露不完全是上品的性感,有優雅的性感,有媚俗的性感,還有傷風敗俗的性感,20歲女人性感的是青春,30歲女人性感的是味道,40歲女人性感的是自信,50歲女人性感的是睿智,60歲女人性感的是氣質。

性感是一種能力,性感要用心經營。

經營性感最絕的,要算被稱為"三湘女巨貪"、"性行賄第一案"的湖南省建築工程集團總公司原副總經理蔣艷萍了。她被判死緩,目前仍在監獄服刑。最近有報導說,她在獄中反省言行都不錯。

當年她有一套屢試不爽的"玩男人"理論:"在男人當權的社會,女人最銳利的武器就是性感","只有懂得充分開發利用男人的女人,才算是真正高明的女人"。

這一理論精髓,就是利用女人性感的資本,充分開發利用男人的權力。沒有看過她的照片,不知道她究竟性感在哪兒,不過,一個只要長相身材不太差的女人,搔首弄姿、暗送秋波、扭捏作態、打情罵俏,性感魅惑,多少會勾起男人的情欲。

難怪先後有40多名大大小小男官員,被她的性感"玩"得團團轉,權色交易,她從中步步攀升而大肆斂財,在關押期間,她竟然又以性感色相,擊倒看守所副所長。

2006年3月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上,曾有這樣一組數字:被查處的腐敗貪官中95%都有情婦,腐敗的領導官員中60%與"包二奶"有關。

最高人民檢察院原副檢察長趙登舉說:最高人民檢察院查辦的省部級高官大案中,幾乎每個人都有情婦。石榴裙下的"性感"成了官場腐敗的催化劑。

你敢穿短裙,我就敢穿迷你裙。可千萬別濫用性感。

(江迅:中國事務特約撰稿人)




看畢此文,我想起了香港的傳媒。現在每本娛樂周刊的封面都是女明星的「肉照」(「玉照」一詞已不可再用,因為總不能如此稱呼那些偷拍、走光、裸照、意淫的照片吧!),而且標題都用一些非常露骨噁心的字眼,如果編輯用上「性感」一詞,我還得讚他文藝呢!

香港早已濫用「性感」多年,也不需要我多說了。不過近年中國內地在這方面已直追香港,其中尤以網上資訊的濫用性況最嚴重,道德底線被越踹越低,例如早前其中 一名「超女」參賽者的在舞臺上春光乍洩,照片及影片迅速在網上流傳,成為全國人民的話題,姑勿論那位小姐是否有心走光,但這事件已經證明瞭「性感」是一件 甚具威力的武器,不管你是不是好色之徒都會受影響。

古時的騷人墨客也會狎妓,不過他們的表達手法美多了、含蓄多了,蘇東坡為名妓胡琴寫的采桑子》就是一好例子: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

樽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

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撚輕攏。

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短短數十字,就能看出蘇東坡對胡琴姑娘的欣賞,即使他那時正為自的際遇而煩惱,但還是被她的琵琶聲所吸引,把視線都集中在這位青樓名妓身上,不過他沒有具體形容她的樣貌,只是用了「醉臉春融」四字表現其神態。我在另一個博客中看到一段很好的解析,那位博主寫道:「這四字,麗而不豔,媚中含莊,稍加想像,就不難看見一個喝了少許酒後,兩頰泛紅,嘴角含笑,充滿了青春氣息,懷抱琵琶的少女坐在你的面前。」如果蘇東坡把這些東西直寫了出來,那就一點也不雅了。

一直以來,中國的詩詞都重「寫意」而非「寫實」,想像的空間是無遠弗界的,可惜現在的媒體都越來越重視圖像的表達,而不再鑽研文字功夫,讀者不需要想像,因為一切都有照片和錄影作為事實的根據,以前那種若隱若現的「性感」,已被袒胸露乳的「性感」所取代。

我很贊同江迅君所說「20歲女人性感的是青春,30歲女人性感的是味道,40歲女人性感的是自信,50歲女人性感的是睿智,60歲女人性感的是氣質。」這並不是說所有女人到了某個歲數都一個樣子,我認為不論男女,真正的「性感」應是把自己的性別和個人特質充分發揮,衣服穿得多與少根本不重要。

至於上文引述了蔣艷萍女士「玩男人」的理論,我也覺得是無可厚非的。先不論道德,一個漂亮身裁又好的女人利用自己的「本錢」獲取利益是可以理解的(雖然我看她比較像詐騙),不過這種「性感」很容易透支,而且不是人人合用,必須有相當大的覺悟和勇氣才成。至於被她或其他女人引誘過的男人,也不必擺出一副受害人的樣子,你們本來大可以拒絕的呀!

順帶一提,George Clooney又被People’s選為Sexiest Man Alive了!(不過我還是喜歡Johnny Depp多一點)


0 comments
----------------------------------------------------------------------------------------------------


I know it's a little late for this review, but Scala Ballet's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is one of the best ballet performances I have ever seen.

The Teatro alla Scala Ballet Company (La Scala) is one of the world's best ballets. Its history is actually the history of ballet, which can traced back to the inauguration of the Teatro alla Scala in 1778 and the Scala school in 1813. Many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ballerinas such as Carlotta Brianza (the firt ballerina to dance Sleeping Beauty in 1890) were pupils of the school.

I guess I don't have to replete the story of this Shakespearian comedy, yet, George Balanchine (1904-1983), the choreographer of Dream had make some modifications for his production. The famous grotesque play Pyramus and Thisbe, usually performed by Bottom and his companies at the end of the comedy, is not performed in the ballet. Actually I was a bit disappointed because this is my favorite part of the play. The choreographer did what he did because he wanted to make the act of his production pure dance in neoclassical style, which was very successful.

I am not a professional ballet critic, all I can say is the production truly did exhibit the beauty of human bodies. I was so amazed by Hippolyta, an Amazonian warrior played by the senior principal dancer Isabel Seabra. She performed two series of Fouetté (a set of identical ballet movements, the ballerina can perform these turnings without moving an inch from the place she starts) in the first and final acts which requires both skills and complete confident. All the audiences in the Grand Theatre were stunned by her performance and gave her a big applause.




Dancer performing Fouetté en tournant


The ballet was wonderful, but the Theatre was poor. It was so poorly designed that I sighed every time I had to watch a show there. According to official information, the Grand Theatre is designed for “large scale operas, ballets, musicals, dances and all sorts of theatrical spectaculars”. The auditorium holds a total of 1,734 seats in three tiers. Can you imagine how tiny the Theatre is? And the stage is unbelievably small, the pops are all packed together during the performance.



Comparing to other international cities, Hong Kong is the most uncivilized place in terms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It is not suggesting that there are no talented and passionate artists in the small island, but not enough social and government support. I have this feeling every time I step in Cultural Center.

0 comments
----------------------------------------------------------------------------------------------------



《地海傳說》是一部不容易評論的電影,因為入場前已有太多期望,很難保持平常心去看。

如果你還未看此片的話,我有幾個忠告:

1. 這絕對不是宮崎駿的電影,千萬不要抱著看《龍貓》、《千與千尋》等電影的心態去看(雖然Studio Ghibli的畫風很難不讓你想起宮騎駿);

2. 這不是動作片,而是一齣有動作成份的劇情片;

3. 這不是合家歡電影(雖然是I級),小孩子應該不太明白電影的含意,而且片中文戲多,他們會覺得悶;

4. 全香港只有兩家電影院有原裝日語配音版上演(百老匯電影中心及IFC Palace),購票請早。

導演宮崎吾朗的風格明顯和父親宮崎駿不同,他也在不同的訪問中多次談到自己想拍攝給成人看的電影,藉以探討一些較深入的話題,不過由於Studio Ghibli製作風格所限,他惟有配合製作一齣合家歡電影。可惜的是,這次「配合」有點像政治婚姻,男女相方完全是貌合神離、同床異夢,宮崎吾朗顯然很想帶給觀眾一個刻劃人性陰暗一面的故事,故安排了很多伏筆,一開場便有龍的騷動、王子弒父和神秘的疾病等事件,令人期待,不過他始終是新手,有點眼高手低,而且時間安排也有欠妥當,由開場至影片中後段還在交代伏筆,讓你等的很不耐煩,後來高潮終於來了,卻又予人一種「我靠!(有點俗,但正是我的心聲)如此而已?」的感覺。

另外,宮崎吾朗筆下的角色全都背負著很多過去,不是快活的人,主角亞倫王子總是愁眉深鎖,只有在片未的數秒才稍露笑容;女主角蒂露該是個毀容的女孩,不過礙於合家歡的原則,只好把她成鍾無艷(面上有塊斑),完全失去了吸引力另外,電影的背景太亮麗,一點也不配合故事陰沉抑鬱的感覺。總的一句,宮崎吾朗的故事完全和 Studio Ghibli的清新畫風八字不合,我覺得他現在已打響了名堂,大可脫離Studio Ghibli另謀發展,不必再背負父親之名,侷限了創作空間。

除了以上種種局限性,我認為《地海傳說》是個不錯的試驗,挺合我的脾胃。亞倫王子是一個典型的二世祖,被偉大的父王完全淹沒了,自我形象低落,在深宮沒有朋友也沒人關心,活了十七年仍然沒有人生目標,卻又死不了,最後更「谷爆」弒父兼逃亡,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即使在旅途中找到朋友,仍不能坦誠相對,一再地誤入歧途和被壞人利用,拍得很現實,不過由於時間所限,未能深入描寫阿倫的心理,有點可惜。我覺得我和亞倫還挺像的,不過我太懶,連拿起劍搞破壞的力氣也沒有罷了。

另外我也很佩服宮崎吾朗將自己的志向在電影裡表露無遺,亞倫王子在電影一開始便把自己的老爸給砍了,然後孑然一身去流浪,宮崎吾朗好像在告訴世人,「走著瞧,我和老爸是不一樣的!」而亞倫王子帶走了父親的那柄不能出鞘的魔法之劍,是不是在暗喻他仍然相信動畫的魔力呢?

其實我很看好宮崎吾朗將來在動晝界的發展,畢竟肯用心想故事的動晝製作人人並不多,而且意境深奧的成人動晝市場很大,假以時日應會有一番作為。

據說宮崎吾朗最喜歡的宮崎駿動畫是《ルパン三世 カリオストロの城 (The Castle of Cagliostro)》(1979),看過此片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齣最不「宮崎駿」的宮崎駿動畫,主角並不是他最愛的少女,而是一個中年「麻甩佬(臭男人)」(因為此片不是他的創作,而是改篇自Monkey Punch 的漫畫,我認為該片是《雷朋三世》電影系列中最出色的)。宮崎吾朗之所以會喜歡這齣電影,大概也是因為商齣電影在嘻笑中隱隱地散著成年人的愁緒吧!


連結:

香港教育城閱讀焦點:航向地海的盡頭

Ursula K. Le Guin in wikipedia

* 《地海傳說》的原著為美國的女作家Ursula Kroeber Le Guin 所寫的Tales from the Earthsea

0 comments
----------------------------------------------------------------------------------------------------


(五)

被弟弟揶揄,令他很不甘心,不過想了又想,還是不能決定應怎樣做。

於是他決定暫時將她放下,重看一次最近很喜歡的動畫《七武士》。他特別喜歡其中一集,當劍豪九藏要背叛原來的主人,投靠主角一夥時曾說:「我想要真正的活著。」

「嗯,活著就是一停面對挑戰吧!」想到這裡,他一禁苦笑。

「對我來說,有人喜歡也是一個大挑戰。」

翌日,他特地提早起床,跑到報攤去買最新出版的《飲食男女》,還翻箱倒篋把宿舍的通訊錄找出來。

(六)

這幾天工作很忙,忙得她連想他的時間也沒有,當她停下來鬆口氣時,終於想到要看一下電子郵箱。

「還沒有回覆呢,難道他不打算回覆?」她心裡寒了一下,不過又暗暗地鬆了一口氣。

「真可笑,居然會為了這樣的事忽喜忽憂。」

第二天下班時,接到一個電話,來電顯名這是一個陌生的號碼。

「請問是不是XX?」一把怯生生的男聲說。

「是的,請問你是?」

「我是YY。」

「是他!」她的心跳了一下,說不出話來。

「我......我收到你的電郵。」

「嗯。」

「謝謝妳。」

「嗯。」

「見......見個面好嗎?妳現在有空嗎?」

「嗯。」

她放下電話,呆坐在椅子上好一會,她完全想不到他會直接打電話給她。

「真有意思。」她本來就不是一個愛擔心的人,這時更覺得事情越出乎意料越有趣。

(七)

兩人相約在中環一家意大利餐廳吃晚飯,地點是他挑的。

「這小子還真有情調啊!」她對他又多了一分好感。

她沿著蘭桂坊拾級而上,終於看到那家小小的餐廳。他在門口等她。

「你......好。」她先開口,由於走了一段石級,有點喘。

「很久不見。」

侍應把他們領到一張近窗的桌子,為了掩飾尷尬,他把早上在《飲食男女》讀到的餐廳資料現學現賣,向好介紹這家餐廳的拿手菜色。但當兩人點餐後,氣氛又僵硬起來。

「想不到你會約我見面呢!我以為你會直接以電郵拒絕我。」

「我也想不到自己會主動約你呢!哈哈!」他覺得自己很蠢。

「你知道嗎,寫信表白在日本是很流行的做法,很多女生都選擇這種方法來向男孩子表達好感。不過我現在才寫信好像有點超齡。」

「啊!那收到信的男孩子通常會怎麼辦?」

「有些人會試試和女孩子交往,有些人會當面拒絕,有些懦夫則會叫朋友幫忙拒絕。」她是個日本漫畫迷,中學時看過不少少女漫畫,所以對這些男女交往的情節特別熟悉。

「這樣啊......你對日本文化還真有研究呢!我只看日本動畫。」他暗忖:「幸好我沒有找兄弟(大學宿舍舍友的暱稱)幫忙,要不然就要被小覤了。」

「這些事我也是由漫畫和卡通片學到的,不過我一句日文也不會說啦!」

「那你喜歡哪齣動畫?」

「嗯,我看的很雜,中學時特別喜歡看少女漫畫,不過大學時則喜歡看題材比較黑暗和深沉的動畫,最近我很喜歡看IG Production的《攻殼機動隊》,至於漫畫當然是首推《死亡筆記》啦(雖然L死了以後的劇情很不濟)!嗯,還有《黑鷺屍體宅配便》也很好看(不過畫功很差)。」

「想不到你會喜歡這些啊!我也是押井守(按:電影版《攻殼機動隊》的監督,IG Production的首腦)的迷啦!」他從來沒想過女孩子會喜歡這些,覺得很新奇。兩個人於是談起漫畫來,剛才的尷尬已一掃而空,兩人像老朋友般熱烈地討論劇情及故事所帶出的意義。她非常後悔當年沒勇氣和他說話,要不然兩人早是朋友了。

「你還懂的真多呢,我的朋友只是看,從不會細想每齣動晝的背後意義。」他邊說邊把羊排送進口中。

「你也不要太嚴厲,流行文化本來就是讓人消磨時間嘛,所以不必細想。不過我倒是喜歡看不只是純娛樂的動畫,有時一套好的動晝或漫畫甚至可以歸屬為文學作品呢!不過現在工作太忙,根本沒時間看書。」她遺憾地說。

「嗯,我也很忙呢,我剛才交了碩士論文,現在又要替教授做跑腿,幫他做實驗。」他向她解釋實驗的內容,是有關生物工程的,她雖然覺得很有趣,不過完全不明所以。

「那你明年有甚麼計劃?」她轉了轉話題。

「嗯,待教授那邊的工作完成後,我會去旅行,然後到美國讀博士。」

她強忍著失望,故作輕鬆地回應:「真好,我也很想到外國生活。」

「我其實還挺喜歡香港的,不過我很想從事研究工作,所以要到外國去。」

「也對,畢竟美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較先進,資源也多。」

「而且大學對學生也很慷慨呢!我申請了獎學金,不用擔心學費。」

「大學是對成績好的學生慷慨啦!」

「你的成績不也是很好嗎?為什麼不考慮到外國升學?」

「嗯,我也許會到英國深造,如果事務所派我到那邊工作就好了。」

「不能去美國嗎?」

「香港的法制與美國不同,不能去呀!」

「你打算一直當律師嗎?」

「當然了。」

「不惜犧牲別的東西嗎?」

「是的,不過現在也沒有什麼要犧牲呀!」

「我對工作的態度也是這樣。」他頓了頓,壓低聲音說:「那麼我們是沒機會了。」


待續

0 comments
----------------------------------------------------------------------------------------------------



Dear Readers and Friends,

Note of Apology

It’s been a very long time since I last updated my blog. Please accept my apology.

Actually when I first established my blog, I decided that I have to write something meaningful no matter not. I won’t report any daily routine in my blog. However, sometimes it is bloody hard to think of something meaningful and organize them into readable passages. Besides, I have a tendency of expressing my discontents through my writings. It’s not a good sign because I don’t want my readers to share my sorrow all the time. Unfortunately, I was a bit depressing for the last few months. Therefore I was reluctant to publish my work publicly.

Of course, this is not really an excuse. I just received an ultimatum from Blue, the Chairlady of Discipline Committee (I formed this committee to keep me working, but it’s not very successful so far) yesterday. She urged me to resume writing. Her attitude reminded me of those endless evaluation forums of St. John’s (one of the residential hall in HKU, to your knowledge). Although I didn’t like to sit those forums at all, I missed those days. It’s always good to have someone to keep an eye on your and give you advice without any selfish motives. (It looks like that I haven’t written anything about St. John’s in my blog so far. There is too much to say. I’ll try to organize my stuff and publish them later)

New Job

After a long vocation, I finally found a job. I am now an editor in Commercial Press. It’s one of the leading publishing companies in Chinese speaking countries. I feel a lot of pressure because my father is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as well. He is well known in the industry because he is a very experienced, capable and respectable publisher. Actually I really don’t have any ambition, but I hate to become a shame of my family. Sadly my working performance is not very good for the past two weeks. I was given six books to edit at the first day I worked. Some of the books are on the top of the priority list and needed to be published next January. I constantly feel very confusing and have no idea what to do next. Partly because I am new to the job and partly because no instruction is given until I do something wrong. I really hate the process of ‘trial and error’ as it is not very cost-effective. Nevertheless, the job nature is interesting. What’s better than someone paying you to read?

0 comments
----------------------------------------------------------------------------------------------------


Recently we have a new resident. My brother found her wondering around outside his bedroom’s window one day.

You may find my new neighbor a bit scary because she is a female Large Woodland Spider (genus Nephila maculata). You can easily recognize her by the bright yellow spots at the underside of the black legs. Its web is quite large (with a 0.5m radius) and has a yellow-gold color. Her species is commonly found in Australia, Africa, South America and Asia.



She is also a big girl. I haven’t really measure her size because she is poisonous and her web is hanging 2.5m from the ground.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she can reach a body length of 4.5cm and has front legs of about 9.5cm. I think my neighbor is bigger than that.

Also, her silk is the strongest produced by any spider. It can capture some very big preys such as grasshoppers or even bats. She is also a good web builder. Although the typhoons destroyed her web, she can rebuild her home in one morning.


I remember I always brought back something from the great nature such as snack skin, leaves, flowers etc back to school so that all the classmates could have a chance to get close to the nature. However, those days are long gone. We see much less snacks these days as the area is more developed.

0 comments
----------------------------------------------------------------------------------------------------


Well, I feel much better today (almost recover).

I’ve lost at least 2kg these days. I have now not only a waist but my ribs. I can see my rib bones popping out when I get change. It’s quite scary. I think I’d never understand why many Hong Kong girls want to be that bonny. I’d rather keep fit in a healthy way.

0 comments
----------------------------------------------------------------------------------------------------


I catch a cold. I believe it was one and a half year ago since I last got sick.

Sickness has great impact on me as I don't sick often. I sweat, feel very dizzy and tired. My pulse rate also goes way up. My heart beats more than 80 bpm, while my normal heartbeat is 54 bpm. It's like working out all day.

Unluckily I had some appointments at Mongkok yesterday. The air quality was especially ba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yphoon Bopah. I could hardly breathe. I couldn’t even walk from Prince Edward to Mongkok and had to take a bus instead.

When I finally arrived Mongkok, I could hardly stand. I had to take a rest at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teashop. Thanks to the bowl of tea, I felt much better. Amazing Chinese medicine.

0 comments
----------------------------------------------------------------------------------------------------



昨晚和幾個年輕人去看《Keroro軍曹大電影》,看的非常愉快,笑個不停。老實說,我料不到自己會喜歡上這齣瘋狂搞笑的卡通,以前聽見有人喜歡,還嗤之以鼻呢!真是此一時,彼一時。

這套作品是講述一群來自K隆星的青蛙形外星人意圖侵略地球,卻意外地寄住在地球人家庭,小隊長Keroro只顧玩耍,不務正業,因此地球仍得享太平。

我之所以喜歡軍曹,大概是因為這隻傻瓜青蛙的喜好和我差不多,是個流行文化的狂熱追隨者,喜歡高達模型(而且還會非常小心地將之擺放在不同的場景中,展現高達最神勇的一面)、EVA、松本零士的《宇宙海盜》等比較有深度的動漫作品(他的同伴Kururu則是Mac迷,用iMacG4,也有用第一代iPod作為武器的控制器),真是深得我心,而且他們的基地也放滿了最「潮」的科技產品和流行玩意,有如時下的年青人一樣。

我其實只是看了電影和數集卡通,不可說是Keroro迷,不過我倒是欣賞漫畫原作者吉崎観音的創意,將一些深奧的課題和爆笑情節融為一體。軍曹一行人寄住的日向家,只有母子三人,沒有父親,日向家的家長﹣﹣母親日向秋是漫畫社的編輯加合氣道高手,打破了一般少年漫畫的主角總是有「正常家庭」的不成文定律;而且一眾男生(Keroro他們也是男的),也得聽從女士們的指揮,Keroro更尊稱外祖母日各秋奈為「提督大人」,可見《軍曹》是女權至上的,這和日本社會男權當道的風氣大相逕庭。

另外,Keroro本身也反映了日本年輕人一天到晚只會玩、被驕寵慣了、不明白世情險惡等問題,幸好牠身邊有一群好朋友(而且非常好運),才能逄兇化吉。

小孩子看《軍曹》,只單純地為笑料而發笑;成人看《軍曹》,可以向自己以前喜歡的動漫作品懷舊一番,更會從中得到啟發。我想這正是漫畫(和動畫)迷人的地方,不同年齡的人在同一部作品中各取所需。

不過,據說《軍曹》動畫在韓國的反響很大,有人指它宣揚軍國主義(軍曹的黃色帽子與日軍在二戰時所戴的相似,而卡通片片頭則有日本太陽軍旗出現),要求禁播,不過大部份人也認為這是反應過敏了。我也傾向於後者的見解,軍曹和牠的同伴雖然屢次想征服地球,可是每次都白忙一場,因為牠們的計劃太沒有侵略性了,例如「使全世界開滿花大作戰」、「全球汽水大放送作戰」(把世界上所有水變為汽水、食物變成蛋糕),「侵略海底大作戰」(在海床插上K隆星旗就當是侵略成功,不過最後被海底人阻止了,大夥還一起在海灘清理垃圾),地球根本沒有受損,而且Keroro醉心於地球人的玩意,又努力和人類交往,這不是以表明了和平才是最重要的嗎?事實上,當我第一次看到軍曹帽子和身上的紅色星星時,倒是想起自由鬥士捷.古華拉呢!我們還是別太認真,以包容的心看這部作品好了。

0 comments
----------------------------------------------------------------------------------------------------


(一)

「我喜歡你。」

超簡單的一句話,可是她卻開不了口。

朋友也笑她窩囊:「都什麼年代了,還拘泥於什麼面子呀?」

有時她也會恨自己,為什麼她連自己的上司也不怕頂撞,就是說不了那四個字?

這件事已在她心中拖拉了數年,她不能忘記他(其實是不想忘記),但又沒有進一步行動。她也分析過這個可笑的情況,大概是因為他一直也沒有交過女朋友,令她心存希望,而且說實的,她根本沒有好好與他相處過(她很怕他會發現,一直避免和他接觸),要是貿貿然表白,人家不嚇死才怪呢!

因為她的朋友很多,工作也很忙,本來沒有男朋友也不算什麼,不過隨着年紀漸長,身邊的朋友大都找到了另一半,她的好姊妹甚至決定明年要結婚了,她不禁想,難道這樣下去就算了?

不如豁出去吧!

要是被拒絕怎麼辨?

再不說就太遲了!

但是......

思前想後,一個月過去了,她還是拿不定主意。

終於,她寫了一封電郵,反覆改了好幾次,她在信中表達了對他有好感,並以她身為律師的專業口吻分析了她為什麼喜歡他。

她甚至不認為這是情信,而是交代,因為豁出去就不應期望有好的結果,就當是總結了自己幾年來的癡情吧!



(二)

「我喜歡你。」

他看傻了眼。

他完全想不到她喜歡他。事實上,他們並不熟稔,雖然大學時住中一間宿舍,不過他當時熱衷於田徑和足球,完全沒有注意這個女孩,而且他們在畢業後只在同學聚會中見過面,根本沒有單獨傾談過。

他極力去回想有關她的事,印象中她總是自信滿滿的,很會說話,對了,她是辯論隊的成員,甚至曾代表大學到英國比賽,不過對於當時的他來說,她留在宿舍的時間不多,是個「潛友」,他並不特別欣賞。

雖然有點突然,不過知道自己有人喜歡總是好的。他甚至有點沾沾自喜。

可是,該怎麼辦呢?

「有了,用點列法找答案!」

雖然有點笨,但是他覺得這件事要小心處理,於是他很小心地列出所有可能性。

前題:她喜歡我,不過我不喜歡她(至少現在不喜歡)。

可行方案:

一、不作任何回應(不過這很不禮貌);

二、客氣地拒絕,繼續做朋友;

三、互相了解,尋求發展的空間。

四、要盡快答覆。

列表完畢,他滿意地點點頭。



(三)


「你還算是男人嗎?列什麼表呀?你以為自己在計數嗎?」

弟弟知道後,忍不住罵他。

「你說要怎樣做?」

「約會她啦!先做著通朋友!」

「我們已經是朋友了。」

「妖。」



(四)

接下來的幾天,她總是有點心不在焉,腦裡想的都是這件事,她有點後悔寫了那封電郵,不過又很期待他的回應。

她連續兩個晚上被惡夢驚醒,第一晚她夢見他拒絕了她,而且在她面前與同性戀人一起取笑她的告白信;第二晚她夢見與他約會時,他把媽媽帶來了,因為他覺得和女孩子約會很難,於是三個人一起去看《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她不記得電影的內容,只記得他和媽媽在喝同一杯可樂。

「真混帳!考PC(法律專業證書)時也沒有如此緊張。」她生自己的氣,也在生他的氣。

「快回覆我吧!」



待續

0 comments
----------------------------------------------------------------------------------------------------


這是昨天(七月二十九日)《明報》的頭版:

特首座駕 停車不熄匙
環團指未以身作則 促分段立法

【明報專訊】港府本周二啟動「藍天行動」,特首曾蔭權出席呼籲鼓勵市民節約能源及停車熄匙,但本報發現特首座駕本周四涉嫌「犯規」,司機在聖若瑟堂等候接載特首時,未關掉引擎,停車等候5分鐘。港府去年發出通告,訓令所有政府車輛停車等候時必須熄匙,違者或會被處分。另外,本報發現多個司局級官員的座駕以至部分政府AM車輛司機,均有依足指示。環保團體和立法會議員鄭家富批評,特首座駕未有以身作則,要求政府盡快分階段立法強制停車熄匙。特首辦發言人回覆時指,司機稱把汽車停定後已熄匙,沒違反規定。(下略)



我讀了標題後,即時反應是「真的沒有新聞嗎?」

香港的報界有這樣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如非必要,星期六、日不會以太嚴肅的新聞為頭版,盡量會選擇一些較有故事性的新聞,不過昨天實在過份了點,難道真的沒有更有意義的新聞了麼?我明白政府現在在推行環保,其中「停車熄匙」是重要的一環,政府官員理應身先士卒成為市民的好榜樣,但傳媒也不必因抓到特首小辮子而大造新聞,還找來立法會議員、環保團體等十多個單位來評論事件,真是小題大做。難怪特首在另一個場合,也大嘆香港的傳媒要求多又罵得兇。

香港的政治氣候固然令人窒息,而傳媒報導政治事件的手法亦令人嘆息,尤其是本地的主流報紙,完全沒有肩負起提高讀者水平的重任,反而以煽情報導吸引讀者,越來越「小報化」。我以前就經常覺得,很多在報館坐鎮的老編不必在外風吹日曬跑新聞,光在空調房裡妄想,與外界完全隔離,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卻認為自己很了解讀者的要求,往往在記者採訪前已有一套想法,即使記者的第一手資料顯示其假設是錯的也不加理會,記得去年農曆年前我到旺角花墟採訪,訪問了十多間花店,店主都說生意很好,偏偏死腦筋的老編卻認為花店因紅火蟻入侵而生意大跌,不理會我的觀察,我唯有應他所求,踏破鐵鞋找一家在虧本的花店,以此為據寫了一篇「花市市道差」的報導,心裡暗暗向廣大讀者道歉。

身在建制中的小記者,事實上卻沒有能力使新聞報導的水平提高,甚至連報導事實的機會也越來越少,真令人沮喪萬分,惟有在部落格中一吐污氣,希望諸君在讀報時要多思考,不要把報導照單全收。

0 comments
----------------------------------------------------------------------------------------------------


《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中學時讀這篇古文時,總覺得陶淵明是個不負責任的人,為什麼一個有才能的人不能堅持下去為人民謀福利?一個離棄天下蒼生的人還作什麼文章歌頌農耕生活,故作清高?

我對陶淵明的印象近年有點改變,尤其是當下我跑了一會政治新聞後,更開始明白他急流勇退的理由,因為政治實在太污穢了。

我覺得香港並沒有真正的政治家,只有以搞政治為生的人(不過他們卻自稱政治家,好像很高尚),如果大家也有看新聞的話,大概也會同意的的看法。

記得有一次到屯門採訪官員巡區,有位個子高大的立法會議員也趁機到場表達訴求,這本來也無不可,不過尊貴的議員的用的手法卻令人咋舌。話說政府替記者安排了旅遊巴到工地參觀,而官員則坐私家車先到現場打點,當我們的車子到達目的地時,離遠看見議員和官員們相談甚歡,有說有笑,但當記者一下車,他就立即「變臉」,痛罵官員,力數他們的不是。此情此景,看得我目瞪口呆,「這未免太造作了吧!」我當時想,回公司後一定要告訴老編,寫段採訪花絮把他的「惡行」公諸於世。

我真的非常討厭跑政治新聞,因為我得面對那些不老實的政客,而且還得和他們裝作老朋友般套資料,我非常討厭這種作法,更討厭要做這種事的自己。

最近香港的政壇因為幾位「阿太」而弄得沸沸騰騰,陳太和葉太雖然嘴裡說沒有參政的企圖,但她們卻非常享受被傳媒包圍,欣然成為市民的話題,其野心路人皆見。雖然我還不致於成為這兩位女士的粉絲,但她們的確比香港其他政客高招得多,一招「欲拒還迎」,便得到全港市民的注意。不過,我實在不明白她們為何會對政治這麼有興趣,政務官出身的她們,照理應十分瞭解當領導人的慘況,為何還要回來踩這淌混水?難道就是為了出那口氣?

香港除了只有一群不成氣候的政客外,還有一個發育不全的政府和政治體制。這並不奇怪,因為以前的殖民地政府並不希望,也不需要在香港培訓政治人材,她要的只是聽話的孩子而已。到了回歸後,我們又要實行非常概念性的一國兩制,大家到現在仍搞不懂當中的細節,再加上「駛呢」的問責局長制,由一批獨立人士空降當局長,和本身也是獨立人士的特首一起管治香港,問責的意味並不強,局長與特首、局長與局長之間也不見得十分團結,感覺上就是把西方民主國家所行的問責制照抄了,但卻空有外表,近來政府還提議增加副局長,以現在的情況看來,此舉也不過是浪費資源罷了。

可悲的是,即使現在曾特首和眾局長肯退位讓賢,也沒有一個政黨有令市民信服的領導人及足夠的人材組閣,看來市民要繼續忍受,直至政黨政治成熟為止(漫漫長路,真慘!)。

0 comments
----------------------------------------------------------------------------------------------------


星期六 (8/7/2006)

香港管弦樂團的柴可夫斯基名作選的最後一砲「柴可夫斯基鋼琴協奏曲」音樂會在剛過去的星期五、六舉行,我當然不能錯過,買了星期六的票,不幸卻遇上文化中心大停電,我一踏入文化中心的大堂,便聞到一陣陣的霉味,而且十分悶熱,讓人非常難受。

雖然當局在最後一刻把空調修好,音樂會能如期舉行,不過觀眾及樂手卻渡過了最難熬的一夜。台下的觀眾紛紛把音樂會的小冊子當紙扇,又不住在抺汗;在台上的音樂家們,男的脫下了「踢死兔」外套,女的只穿小背心、大露背的晚裝,台邊還放了台大牛角扇,港樂的職員在開場前向觀眾致歉,又指牛角扇是為了令港樂“remains the cities' coolest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oolest一詞語帶相關,逗得觀眾哈哈大笑。

看來炎熱並沒有影響港樂和鋼琴家狄里柏斯基(Simon Trpceski)的演出,由於我這次買票買得太遲,只能買到左邊的位子,不過卻有機會看到鋼琴家彈琴,只見他的手指高速而準確地在琴鍵上跳動,有時甚至快得像消失了般,只看到手腕在動。在場觀眾都完全被迷住了,而且狄里柏斯基彈的是柴可夫斯基最有名的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作品23,令人更易投入,如果不是旁邊的男孩發出陣陣汗臭,我可會為音樂會打個滿分。

星期二 (11/7/2006)

起:家曦送我「香港國際青少年合唱節﹣﹣傳統歌唱之夜」的票,可以免費欣賞小 孩子唱歌。

承:可是位子較差,坐在台的左下方,合唱團的樣子完全被鋼琴擋住了,其實場內有很多空位,不過死腦筋的票務員阿姨卻不准我換位。

轉:幸好後來鋼琴被移開了一點,終於可看到孩子們的側面。

合:合唱團的水準比較參差, 廣東實驗中學原實合唱團的表現最好,尤其是那首非洲民歌Dubula,編唱都十分出色。有些合唱團的團員年紀太小,只有四五歲,根本聽不懂他們在唱什麼(的想他們自己也不明白歌詞的內容),不過他們還是大受觀眾歡迎,唉,誰會不喜歡可愛的小朋友呢?!

0 comments
----------------------------------------------------------------------------------------------------


《我很羨慕張曉風》一文上線後,得到許多回應,先在此謝過。我很少公開跟朋友談愛情觀,這次算是集思廣益吧。

一、回應和期望

親愛的Diana,我當然知道我不是那種會撒驕的可愛女孩,雖然我不致於羨慕她們,但總有點氣餒,因為男孩子郝有一定程度的保護慾,小鳥依人的女孩自然較有吸引力。至於我嘛,我不需要人家呵護備至,倒希望和男朋友像哥倆般坦誠交流彼此的想法、有相同的嗜好及價值觀,而且兩人還會不時較勁,在競爭中進步,那生活才不會沉悶。

二、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柏拉圖說過,人纇本來是男女同體的,不過天神怕人類的力量太大,所以把他們一分為二,從此人類便有了性別之分。自此,人類惟有努力尋找自己失散了的另一半。這個尋找的過程一點也不簡單,我常常在想,要是找錯了或找不到那怎辦?最近我已有了覺悟,就是要「孤獨終老」,說起來好像很誇張,不過這確是現代人很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難道退休後要靠政府的老人金才能過活嗎?!

三、一個人

的確,當身邊的朋友、表親都一個個拍拖甚至結婚,仍然孓然一身的我不禁有點失樂,「難道我道真是這麼差嗎?」,我承認我從來也沒有漂亮過,性格也不好,不過還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嘛,真是的......不過,轉念一想,一個人的生活是挺愜意的,我在前文已說過了,我是一個配合度極低的人,一個人的話就不會與他人鬧翻,不必向別人交代,不需要大灑金錢(根據我弟弟的第一身體驗,他每月要花數千元在約會上,而他當然只有一位女朋友),雖然偶然會覺得寂寞,不過總是可以自癒的。

四、發夢

由於我還沒有談過戀愛,所以還有機會發夢。我的那個人應該是:

1、中國人:一樣的文化背境比較好,因為我意外地是個傳統的中國人,對某些西方人的生活習慣和處事態度很感冒。
2、中產的知識份子:因為我覺得「竹門對竹門,木門對木門」是很對的,這裡指的不是家庭收入,而是指生活背景、閱歷和學識。我也不認為不同階層的人在一起一定會分手收場,不過二人的磨合期會很長,妥協也很多(有時光是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3、好奇、求知慾強: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
4、坦白:即使是不滿也能爽快地說出來,我不喜歡拖拖拉拉的人。
4、不煙不酒不賭錢:這還用解釋嗎?
5、喜歡戶外體育運動:喜歡運動的男孩子通常都會很專注(至少在運動的領域上),我很喜歡看他們全心全意地追求理想的樣子,超酷超帥啊!
6、喜歡音樂(最好是管弦樂):愛好音樂的都不是壞孩子(吧?!)
7、喜歡旅行:放眼世界的人才會進步。
8、最好他還喜歡:星球大戰、機動警察、宮崎駿動畫、金庸小說、福爾摩斯、三國演義、印象畫派、拉非爾前派、佛教藝術(特別是藏傳佛教藝術)、男兒當入樽、Lord of the Rings、Tim Buron的電影、粵劇、建築、、歷史、攝影、畫畫、看書、吃火鍋等等(哈哈哈,要求多多)

偉大的柏拉圖呀,我的分身在哪裡?(會有嗎?)

2 comments
----------------------------------------------------------------------------------------------------


我呀,近來一直賦閒在家,雖然不致成為家中的蛀米大蟲,不過卻感到非常憂心和內疚,畢竟我是在浪費青春呀!不曾,我是去過好幾次面試,不過總在最後關頭被刷下來,我現在心裡真是不平衡到極點,尤其是看見一眾朋友都已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為了前途而奮鬥,我還是個連自己想要什麼也不能確定的人,真是太太太差了。 本來這種糗事是不應該公開的,不過我也想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呀!所以我應該更積極點,也請大家一起來監察。

0 comments
----------------------------------------------------------------------------------------------------


七月一日子是一個屬於香港人的日子。

一九九七年的七月一日香港回歸中國。

二OO三年的七月一日香港有五十萬人上街爭取民主。

我也覺得七月一日是一個有趣的日子,無論你是愛國人士或是民主鬥士,無政府主義還是政治冷感,這天都會有適合你的節目。晨早起來到金紫荊廣場看升旗禮,然後到灣仔看回歸慶祝巡遊,再到銅鑼灣吃個午飯逛逛街,二時許抱着民主的信念到達維園,參加七一大遊行,沿着電車路走到中環政府總部集會,離開的時候才五時,剛好趕得及及吃下午茶......

當由於世界盃的關係,我當然不會爬起來看升旗,不過約了朋友J在七一遊行時拍照,順便看看今年大家爭取什麼。我在三時許到達維園足球場,好少人喔,我還以為遊行已經開始了,畢竟今年沒什麼急需抗爭的事,又有世界盃,而且天氣熱得要命,遊行的人數減少是必然的事。我去年因工作的關係,要採訪遊行的市民,神經有問題的老板還要我數遊行人數(想不到一個專業的新聞從業員會有如此荒謬又不科學的提案),走了許多路,非常辛酸,所以今年能以個人身份參與七一遊行,感覺很自由喔!

根據我的觀察,今年七一大遊行仍舊沒有明確的目標,不同的團體有不同的訴求,很混亂,而且已經行了三年,大家的創意也用盡了,今年很少人身穿奇裝異服、手持精警的標語,大部份人都好像為了交差而來。不過我倒是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新現象,今年有不少政治和壓力團體在遊行的路線上設置攤位宣傳和籌款,銅鑼灣至灣仔那一段路更是每隔十多米便有一個團體的攤位,看來七一大遊行已變成政治團體展銷會了。

由於遊行實在太乏善可陳,我們到達中環後都覺得意猶未盡,於是便到香港公園拍荷花,隨後更到太古廣場地庫Great Food Hall的The Bistro吃甜點,那裡的雪糕超好吃的呀~~~

我的七月一日還未結束,傍晚坐天星小輪渡過維港,到文化中心欣賞大提琴家王健及香港管弦樂團的演出,真是天籟!王健的琴音當然好得沒話說,完全沒有瑕疵,而且他非常著重與指揮的溝通,不時與指揮作眼神交流,非常有默契,不像某些獨奏者般先顧自地演奏。另外值得一讚的是港樂,比以前進步多了,尤其是最後一首曲目--柴可夫斯基的F小調第四交響曲,作品36,非常有氣勢,而且各樂器都非常配合,其中以管樂部的表現最出色,看來港樂真的「重生」了。

0 comments
----------------------------------------------------------------------------------------------------


首先得說句:「我回來了!」我己有一個月沒有更新我的網誌,連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其實嘛,這個六月發生了許多事,容我一伴一件說。

我中二時第一次接觸張曉風的散文,讀的是她的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我記得老師要我們寫讀後感。我寫是寫了,不過卻不太明白當中的含意,畢竟叫一個十四歲的孩子明白愛情是不可能的。十年後的今天,我重新閱讀這篇文章,忽然明白了許多,並不是我曾有過甚麼天地動容的戀情(事實是我從來沒有戀愛過),而是人長大了,開始了解人情世故。即使如此,我還是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哪有這樣美滿的愛情?」張曉風文中所說的那種甘苦與共、無私、相敬如賓又互相了解的愛情,實在太完美了。

對於愛情,我是非常悲觀的,悲觀得連我自己也覺得吃驚,硬要分析的話,大概有四個原因:第一、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總想做到事事完美,不過偏偏感情是不可強求的,有些事不管我怎麼努力,也未必能成功,也未必能贏得別人的愛;第二、我是一個很自我中心的人,不太喜歡與人分享,也很重視私人空間,正因如此,我覺得自己不適合與別人開始一段關係。當然,當我寂寞時,偶然會非常渴望有一個男朋友,不過當低潮過去,我又會覺得一個人的生活着實不壞,如果我真的要跟別人分享生活,就不可以這樣任性了,我也不希望拍拖是為了排解寂寞。


第三、我根本不相信愛情,不過我自己也搞不懂為什麼。我生於一個健全幸福的家庭,父母都是有學養而理性的人,人前人後都十分恩愛,就像是小說中的模範夫妻,按常理來說,我應該對愛情充滿憧憬,可是事實正好相反,我對愛人和被愛都感到十分不安,大概因為我是一個彆忸的人,不相信自己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幸運,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靈魂的伴侶(soulmate)」。最後是第四個,也是最致命的一個原因:我喜歡的人都不喜歡我。我曾有過心儀的對像(說白點就是暗戀),不過由他們後來交的女朋友看來,我應該不是他們「那杯茶」,大家能想像我披着長髮、穿着可愛的洋裝嗎?(光是說就已很噁心了)

這樣正經八百的在探討自己的愛情觀,真是有點怪怪的(不過我本來就是個怪人),不過經過分析後,我倒是了解為何對張曉風的文章令我如此動容──她的文筆並不華麗,但卻如實反映了她的性格和她對世事的看法,非常坦率、真情流露,這是我未能做到的,如果我也能凡事都向好的方面看,對他人有多一點信心,那我也許會對愛情點期望。

1 comments
----------------------------------------------------------------------------------------------------


月初連聽了兩場大師的演奏會,一位是年輕的大提琴家李垂誼,一位是經驗老到的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一老一嫩,不同的樂器,不同的欣賞方式,不過看他們的表演,我便深深感受到音樂迷人之處。

我不打算評論他們演出的曲目畢竟我不是一個專業的樂評人,胡亂說只會貽笑大方,我想說的是他們對音樂的態度。

Paul Badura-Skoda(保羅.伯杜拿.斯高特)是一位資深的鋼琴家,曾和卡拉楊、Karl Böhm等舉世知名的指揮家合作,這次來港獻技,他選了幾首莫札特的名曲,例如Fantasy in D Minor, K.397、Fantasy in C Minor, K.475、Sonata in C Minor, K.457等,相信不少學鋼琴的朋友也會彈過。可能因為年紀的關係,保羅一出場已給人一種平和的感覺,雖然他步出舞台時有點蹣跚,不過他的手指依然非常靈活,與其說他是一個表演者,不如說他是一個技巧洗練的鋼琴老師,耐心地把他的心得慢慢傳授給觀眾。由於保羅所彈的都是些熱門的曲目,我起初還覺得有點悶,不過卻越聽越有味道,因為他按每一個琴鍵都是如此自信俐落,每到激動處,他更會閉上眼、跟着曲子哼起來,完全沉醉在音樂的世界裡。

保羅和一眾年輕的鋼琴家不同,他彷彿擁有世界的時間,不會急於在演奏時表現自己,不愠不火,恰到好處,在平凡中展現大師的風範。(保羅「安可」了三次,因為觀眾們根本是欲罷不能,掌聲不斷。不過嘛,我覺得保羅是個一入狀況便停不下來的人,況且還有一大群「職貨」的觀眾呢!)

而李垂誼則是一位年輕的大師,我曾經有幸訪問過他兩次(還拿了簽名耶~~),我覺得他真是一個為音樂而生的人,把音樂視為終身職業的他,不停為自己增值,最近我跟他進行了一次越洋訪問,他當時正在荷蘭取經,他說,身為中國人,要在古典音樂界揚名是有很大的壓力,一方面不可以令中國人蒙羞,一方面要力壓其他歐洲音樂家,因此,他每年也會到古典音樂的發源地歐洲開開眼界、和當地的音樂家交流,以吸收他人的長處。

我覺得他這次在香港的演奏會,比去年在澳門那一場更出色,曲目的難度高了,而他的技術也更上一層樓,簡直是厲害極了(尤其是「安可」的部份,功架十足!!!)!完場後,大會堂的大堂被索取簽名的人擠得水洩不通,我花了十分鐘才能由演奏廳走出大堂......

李垂誼其實只比我大幾歲,可是他已成為舉世知名的音樂家了,他現在所想的,是怎樣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令更多中國人能接觸古典音樂,而不光是個人的榮譽了。我要以他為榜樣,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0 comments
----------------------------------------------------------------------------------------------------




本來我並不熱衷看《Match Point》,因為我不是活地亞倫的「粉絲」,又覺得他的電影中喋喋不休的場面太多,不夠刺激,不過既然聖莊文化老餅藍和Q極力推薦此片,所以還是去看了。

這次活地亞倫只導不演,但全片仍充滿他的影子,分鏡、配樂、人物對望談話的特寫鏡頭都十分活地亞倫,不過,《迷》比其他活地亞倫的電影乾脆直接,不會像他的前作般囉囉嗦嗦。全片只有一個主題﹣﹣運氣,活地亞倫認為運氣主宰了人的命運,一個人即便努力,沒有運氣也是不會成功的。我覺得《迷》可被歸類為文學作品,活地亞倫以影像代工替了文字,將「運氣」這個非常有趣的題目搬上了大銀幕,如果以前的高中文學課看此片,老師一定要我們分析此片的「社會性」,例如反映了哪些社會現現象、片中角色的出身及背上景如個影響他們的性格和行為等。

其實此片的故事情節很像粵語長片,講述一個出身平凡的愛爾蘭小子跑到倫敦當網球教練,結識了富家女,成為大公司老闆的乘龍快婿,不過他又不爭氣地和妻舅的前女友鬼混,令他隨時可能打回原形。

男主角Jonathan Rhys Meyers演得不過不失而已,他扮演窮小子Chris Wilton,眉宇間經常流露「人窮志不窮」的志氣,有時又有點狡黠,不過最爛的是他的口音,完全不像愛爾蘭人;演他太太Chloe的Emily Mortimer雖然「交足戲」,不過角色發揮不多,而且她的角色太依賴丈夫,經常撒嬌,與現代女性的形象相去甚遠,令人難有共鳴,甚至覺得討厭。Q在看電影時更多次批評Emily Mortimer說話時常皺眉,美感欠奉。

《迷》最矚目的,就是Scarlett Johansson,她扮演風情萬種的美國女孩Nola Rice非常「入形入格」(雖然我覺得樂可以更艷麗些),一出場便叫人叫人著迷,一看便知她是李香琴,專做第三者,不過,隨著劇情的發展,觀眾又發現她原來也是性情中人,對愛情非常執著,Scarlett Johansson的演繹方法恰到好處,令人不其然地同情她。

本來我覺得電影中段有悶場,兩個主角鬼混的劇情太冗長,不過最後二十分鐘卻是真正的高潮所在,實在非常精彩,活地亞倫確是「鬼才」。

0 comments
----------------------------------------------------------------------------------------------------


我其實是很怕到戲院看劇情片的,如果片子很爛,我會悶的發瘋;如果片子很感人,我會淚如雨下,甚是尷尬,不過,有些好電影一定要到戲院欣賞,因為我實在等不及出碟才看。近期看的兩齣電影《尋找他媽......的故事(Transamerica)》及《千里走單騎》也是好電影,兩片都是說父子情,背景和表達手法都十分不同,不過同樣叫看的人動容。

《尋找他媽......的故事》拍得妙,由開場笑到完場,完全因演員功力深厚。飾演男/女主角的Felicity Huffman是演技派,在《Desperate Housewives》演其中一位靚太大受歡迎,這次在《尋》中挑戰變性人角色,而且不是由女人變男人,而是男人變女人,她要先令觀眾相信戲中人原是男兒身,後來才變為女人,即是反串再反串,難度極高。她在接受《六十分鐘時事雜誌》訪問時,說她單是研究變性人的走路姿勢,已下了一番苦功,「女性在走路時會昂首闊步,不過變性人的步姿則得比較生硬,所以我走路時會把身體夾緊。」

《尋》之所以好看,因為它不是拿變性人來開玩笑,而是道出變性人和他身邊人的感受和煩惱,有笑有淚,也能反映美國現時的社會狀況。Felicity所演的Bree Osbourne,原本生於上流家庭,不過由於性取向而離家出走,過著足襟見肘的生活。原本還挺同情他的,不過後來卻發現是他自己不爭氣,大學讀了多年仍未能畢業,只能在餐館洗盤子,當他知道自己個兒子後,不但不想認他,謊稱自己是傳道人,想隨便打發他離開,一點責任感也沒有,後來與兒子旅行才漸漸有了感情。

Kevin Zegers演兒子Toby也不錯,有那種雙失青年的反叛和熱情,為了生活甚麼也會幹,思想之開放令人咋舌,夢想是到荷里活做鹹片明星。他的道德觀念薄弱,心中對父母的形象也十分模糊,想做甚麼便做甚麼,和時下的年輕人十分相似。

《尋》一片的拍攝模式其實和《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有異曲同工之妙,兩片也有父子相處及汽車旅行的情節,不過後者更加搞惡和繽紛,兩個人妖加一個變性人穿洲過省表演泰式人妖秀,其中一個人妖是《The Matrix》中的Agent Smith (Hugo Weaving),在片中大跳艷舞,非常抵死,值得一看。

另外一齣是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日本老人高田(高倉健)為了垂死的兒子最後的心願,跑到言語不通的雲南拍攝儺戲「千里走單騎」,故事簡單,沒有伏筆,也沒有枝節,全靠演員和導演的功力。

高倉健的演技好得難以形容,站着不動也渾身戲味,他演活了傳統日本人那種內斂含蓄的感情,外冷內熱,令看的人揪心。高田老人這個角色,在張藝謀的鏡頭下是生動而真實的,觀眾很快便能體會那位老人因為長年的壓抑,已經忘記了怎樣表達自己的悲哀和無奈,但他為了兒子,竟然向一群陌生的中國人尋求協助,並表露他的感情,對老人來說是一個大突破,但是他也不是大哭大鬧,只用兩面繡着「謝」和「助」的錦旗,加上懇切的請求而已。

像他這種舊時代的男人,通常都是行動派,為了自己的目標執拗地往前,哪怕人家誤會他。不過,這種蠻勁令人心服,連跟他雞同鴨講的中國人也為之動容,願意助他一臂之力。他那個強忍眼淚、凝望遠方的神情令我深受感動,不禁哭了(哭了好幾次呢)。

除了高倉健外,其他角色也演得非常出色......應該說他們做回自己,我很喜歡張藝謀鏡頭下的中國人,他們的「人情味」很濃,純真、熱心,非常可愛, 為了一個異國的陌生人,整個村子竟然聚在一起,開一個一眼看不完的流水宴;即使是在監獄中的犯人看來也十分善良,會為了幾張照片而哭泣。我並不覺得張藝謀 是在誇大中國人的好,而是將我們善良、無私的一面拍出來(近年老是看到有關中國人貪污、偷渡、賣翻版的新聞,似乎已忘了也有好事會發生)。我特別喜歡和高 倉健演對手戲的小男孩,可惜他的戲份太少了。

張藝謀挑雲南的儺戲「千里走單騎」,有多重的意義。一是儺戲是要戴着傳統的木製面具和戲服來演,演的人在面具背後有什麼表情,也不為人知,就像高田老人雖 然有一張口,可是從來也沒有跟別人分享心中所想一樣;二是「千里走單騎」這劇目,是出自《三國演義》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關 公為了落難的義兄劉備,竟然冒着性命危險,放棄功名利祿,離開曹營,帶着兩位嫂子回到劉備身邊。這個故事使關公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有義氣和勇氣的英雄同。同 樣地,高田為了病重的兒子,隻身到一個他完全不了解的地方,還為了只有一面之緣的儺戲演員李加民跑到山區內找其私生子,間相接誤了回國的時間,令他見不到 兒子的最後一面。我們為了完成心中所想,只得咬緊牙關幹下去,儘管過程有很多悔恨和辛酸。


《千》一片讓我想到自己和家人的關係。我的父親和高田老人也挺像的,我知道他很疼我和弟弟,不過他不會說出來,只會用行動表示,給我們最好的、原諒我們犯 的錯,雖然我心裡明白,不過有時還是會覺得有所欠缺。有一段時期,我正經歷人生的低潮,萬念俱灰,終於憋不住和父親說出心裡的感受,他聽完我激動的說詞, 拿下眼鏡,抹了抹眼淚,說:「我一直忙於工作,沒有時間和他們溝通,覺得很對不起你們。」這是我第一次看見父親哭,我很恨自己,父親為了我們已鞠躬盡瘁 了,為什麼還要求這麼多呢,為什麼我長這麼大了,仍不能令父親因我而驕傲呢?

現在回看前事,倒還慶幸當時有把內心感受說清楚,如果我也像高田的兒子一樣,到死前才明白這個道理,那還有什麼用呢?

0 comments
----------------------------------------------------------------------------------------------------


1. I swam 25 laps in an hour yesterday. (free style 16 laps + breast stroke 9 laps)

2. I swam 32 laps in an hour today. (free style 24 laps + breast stroke 8 laps) I rode my bike to the swimming pool and back home. It was like Triathlon.

Goal adjustment:
first stage: 40 laps in an hour (free style:breast stroke=1:1) [now to end of April]
second stage: 50 laps in an hour (free style:breast stroke=1:1) [May]
third stage: 50 laps in an hour (free style:breast stroke=2:1) [June]
fourth stage: 50 laps in an hour (free style:breast stroke=4:1) [August~]

If I want to achieve this goal, I cannot rest at the pool side after swimming a lap. That's why I set up different stages. Swimming with free style is quite exhausting. My new strategy is to swim one free style and then one breast stroke. And then I'll swim more laps with free style when my physical strength is better.

p.s. Sun has tanned (brunt) my face.

0 comments
----------------------------------------------------------------------------------------------------


I don't know why my blog is always in trouble.

I'll try to fix it ASAP...

Actually I have set up a new blog (http://eugenialo.com/blog). I've imported all the passages in this blog to it. Please feel free to visit.

Eugenia Lo

1 comments
----------------------------------------------------------------------------------------------------


這個復活節我都在睡,不過到了昨晚,我覺得我應仿傚耶穌,睡了三天後復活,渡過充實的一天,所以我致電藍妹,相約她外出遊玩。我們都同意應該找些有益身心的活動。


「踏單車也不錯。」她說。


「不行,人多的要命,而且都是些不曉得剎車的人。」我拒絕。最後大家竟決定由大埔步行到大學,然後乘火車到沙田看電影。不過,翌日集合時,藍妹的愛人野先生有更好的提議,「與其行平路,不如行中大。」於是三個港大人便開始中大之旅,由大學火車站步行到山上的校舍。今天實在是郊的好日子,太陽躲在雲中,偶爾才露個面,我們不停往上走,也不覺得很累和熱。這是我第一次這麼悠閒地遊覽中大,可以仔細地參觀,總的一句,他們的校舍好大啊,每個書院也有專屬的運動場、宿舍、餐廳等設施,而且空氣清新,樹木成蔭,真令人羨慕。


相對起來,我們港大校園建築物較分散,而且面積小,全校平坦的地方竟然只有是大口環那邊的運動場,而供學生舉行活動的開心公園和黃克競平台,也比中大中央校園的百萬大道小得多,希望日後港大擴建後情況會好一些。


其實,如果大家想有系統一點地參觀中大,不妨先看一下中大網頁中的《中大文化徑(Chinese University Cultural Trail)》,有詳細的路線和景點介紹(不喜歡看網上版的人也可以花十八元買印刷版的)。


透過這次旅程,我也對野先生有多一點的了解,以前總覺得他是一個十分認真的人(那當然了,因為以前在大學看見他時,他不是在帶Ricci Cheer就是在從事體育活動),原來他很「鬼馬」,好會順口開河啊,把毫無事實根據的事說得像真的一樣,再利用其專業人士身份令聽者相信他的鬼話,幸好這時候藍妹便會發揮作用,戳破他的謊言,以正視聽。(他們的情況好像Clamp的漫畫《Card Captor櫻》裡的山田班長和千春這對小情侶,每次山口把大家騙得團團轉時,千春便會防止他,並支他去辦其他事,例如買果汁)


特別在相庫中找出當年野先生打球的照片(紅圈)兩張。大贈送呀,藍妹!












離開中大後,我們去看彭浩翔執導的電影《伊莎貝拉》。電影的題材並不是我的最愛,不過我很想看看彭氏鏡頭下的澳門是怎樣的。不出所料,他果然是想拍出那種葡式小鎮風情,完全沒有把澳門現代化的一面拍入鏡頭,而且大部份時間也在氹仔取景,想不到他竟能在近年高速發展的澳門找到這麼多舊街景來拍攝,值得一讚。


至於故事方面則不過不失,講述停職司警(杜汶澤)和女兒阿欣(梁洛施)相認後的故事,以一個非常通俗的方法開頭,讓人以為男女主角會展開一段孽緣,不過導演卻巧妙地利用倒敍法來個情節大逆轉,原本故事的主線是溫馨父女情才對。我很同意影評人可琪在《伊莎貝拉別具情趣》一文中所說「劇情開始得很邪惡,甚至變態,妙在發展下去,這對男女關係變得單純、溫馨和幽默。」


女主角梁洛施在澳門土生土長,而且帶點市井少女的感覺,是女主角的適合人選,尤其是幾場哭戲,做得真切,令人動容,不過我本人不太喜歡她的「雞仔聲」,有點刺耳,建議她可試用丹田來說話。聽說這小妮子還在海外頒獎禮被提名最佳女主角,就有點過譽了。


至於杜汶澤則很「佬」很「賤」又好色,把那個潦倒的警察演活了。觀眾深明他不是一個好人,但又不忍心去恨他,反而很有趣味地看他如何被女主角漸漸同化,變回單純的那個自己。


看完電影當然是找吃的,本來只是和爸媽吃的,不過我也想他們多認識的的朋友,所以我便邀請藍妹伉儷一起來。我們趁晚飯之前的空檔到酒樓旁邊的遊樂場玩,我當然得玩一玩「擲彩虹」,豈料一擲便擲中了大獎,我當時興奮得尖叫。


「擲界了。」工作人員姐姐說。


「你別動!我們要開panel說清楚!」野先生以專業的口吻大喝一聲,「阿藍,快點拍照做證據,有問題可以到小額錢債審裁處告他們。」在場的工作人員們當場被嚇窒了,我們也繼續起哄,最後他們還是把獎品給我了,我挑了一隻可愛的Pingu娃娃。


有時生活中有這種小運氣也真不錯。


後來藍妹和野先生去了「夾公仔」,本來野先生已經夾到了, 不過公仔在掉下獎品洞前卻碰到圍版,「中楣彈出」,真是不夠運!


晚飯也相當愉快, 因為他們兩個都是好孩子,爸媽對他們都欣賞不已,媽媽還讚野先生很有禮貌呢!

1 comments
----------------------------------------------------------------------------------------------------


The teaching syllabus in secondary school nowadays is very different form my time. More resources are put in general education. Schools are allowed to design custom-made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interests and abilities.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is no longer based on text books only.

I was invited to give a speech about my life as a reporter for 90 F.6 students of Wa Ying College, my mother school. It was an easy task because I just needed to tell them what I felt and what I saw in the industry.

Everything I said was based on the reality. I started by telling the students my daily routine.

A Day’s Work (roughly)

0000 receive assignments for next day

1400 start working (at least 2 assignments a day, such as press conferences, panel meetings, interviews etc.)

1730 back to office (discuss news angle with boss, decide what to write, how much to write, call for respond/opinion, search for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if there is time, think of new stories, call for interview and write follow stories etc.

2300 off

I also designed an activity for the students. I stole the real assignment sheets from my company and asked the students to be the bosses of the local news desk. They have to plan a day’s work during MC6 (to distribute work for everyone including themselves). It was a very interesting game because there were 3 pages of assignments; the students had to decide which an assignment was worth doing and which was not under limited resource.

Here are some hints for the students:

Reporters (specialize in different aspects) work under them

1. Security (1 senior + 1 junior)

2. Health issue (1 senior + 2 juniors)

3. Environmental (2 juniors)

4. Welfare (1 senior)

5. Housing (1 senior + 1 junior)

6. Tourism (1 junior)

7. Part-time (3) total: 14 reporters

Tips

1. The starting time of each assignment

2. Estimate how long the assignment would take

3. What to do and what not to do

4. The MC6 conference

I never expected the students to finish the task. The game was just an inspiration. It was very important for them to know every decision they made as bosses would be printed in newspaper the next day. First, it is essential to plan ahead, is there anything that can be done ahead (e.g. research/interview) before the news event? Second, a good boss should consider every possible factor when they assign work, such as each colleague’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sufficient back up in office, a good contingency plan etc. Third, during the hard day’s work, have you covered all angles and report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Sadly, most bosses won’t keep these basics in minds.

Be a smart reader

The second part of my talk concerns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I list four major problems a reporter face.

1. Too much information, too little space.

2. False information (including typing mistakes, false figures, the reporter misinterpreted the information; the editor misunderstood what the reporter meant).

3. Incomplete information.

4. Stand of the company (self-censorship).

It is clear that there is no way the reader can see the true picture from reading the newspaper. I used a recent example to explain how serious the problems are. A popular newspaper starts a new section about supermarkets. The reporters use a full page to compare prices, product qualities and pin point what’s the readers’ should buy. It seems that the new section is good for the consumers, but is it? If we take a deeper look, it is not hard to discover that the reporters have a specific target, i.e. the supermarkets that do not advertise in their newspaper. They would every possible mean to download these supermarkets until the supermarket finally give up and advertise in the newspaper.

If you just read, but not digest what you read. You can be easily fooled.

What can we do? Here are some useful tips:

1. Read at least 2 newspapers everyday (at least read the news section from both papers).

2. Choose the newspaper carefully.

3. Don’t believe everything you read, think more.

4. Discuss the topics you are interested with friends, parents.

5. Read the editorial and forums in papers as well.

I ended my talk by quoting Bob Woodward, a famous US journalist’s line, "Ultimately, I think journalism gets measured by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it presents, not the drama or the pyrotechnics associated with us but whether it is good news -- quality information that defines who somebody is."

So true. But the reality in Hong Kong is quite the reverse. What a shame.

0 comments
----------------------------------------------------------------------------------------------------


我最近和韜韜非常有緣,有緣得有點令人吃驚。

話說上上星期六不知發了甚麼瘋,竟然答應了聖莊五個文化狂人到由大埔翻山越嶺到元朗吃飯,由於我來得太遲,到達時他們已吃得杯盤狼藉,而且店內冷氣太強,留給我的魚腸已凍結成一團肥膏,我惟有再點新菜。在我正在吃豬油撈飯,聽着新食神李國寶「bobo」和其女助手藍妹在學韜韜的腔調時,真正的韜韜出現了!我們當然不會放過合照的機會,現在已貴為AO大人的楊小姐竟然儀態盡失,拉着韜韜尖叫:「我是你的fans!有追看你的節目哦!」連見慣大場面的韜韜也有點不好意思。

瘋在美食之旅當然不會就此完結,我們抱着肚子到馳名港九的B仔涼粉吃B仔涼粉,大家都覺得見面不如聞名,也罷,我們在朝聖而已。

話說回來,在大榮華的一餐,每人盛惠九十元,帳單還付上酒樓停業裝修的通告,我當時心想這倥值得一寫,便之將之轉告老闆,讓他寫篇趣聞,豈料讀者反應熱烈,他便打蛇隨棍上,着我多寫一個專訪。當時我心裡挺納悶的,因為隨了那篇趣聞外,我們報紙還剛出了另外一個韜韜的訪問,不過老闆說的就是真理,惟有照做。

其實我是很喜歡做這種專訪的,起碼不是在揭人瘡疤或找碴,可以寫一下好人好事。不過我不喜歡稿子被改得體無完膚,也不喜歡老闆叫韜韜做「肥韜」,很沒禮貌,畢竟我是懷着尊敬的心情來寫稿的嘛!所以,我在這裡附上原稿,讓大家看看。

二之一



元朗大榮華酒樓是本港的最著名的圍村菜館,雖然位置偏遠,可是每天仍客似雲來,不少食客為了一嚐美食,不惜提早幾小時到酒樓排隊等位。主理酒樓的「食神」梁文韜表示,大榮華的成功,主要是因為一套獨特的經營哲學--以客為本,不時不食。

大榮華酒樓董事經理梁文韜被譽為「食神」,再普通的材料在他手上也會變成佳餚美食,原來他也是一個出色的實業家,管理酒樓也有板有眼,而且更身體力行,即使工作多忙,也堅持到街市親自挑選時令食材,因為圍村菜的特色是「不時不食,不鮮不食」。

「法國餐廳沒有固定餐牌,大廚每天到街市挑最新鮮的材料,才想當天的菜式。」「韜韜」也和法國大廚一樣,每個月也會替大榮華想出二十個新菜式,主要是以時令食材配不同的醬料,在有限的資源中,創出無限新意。所謂「靈感源自生活」,「韜韜」覺得想新菜式毫無難度,「二十個新菜式看似很多,可是一個月有三十日,一個菜可想一日幾,時間多得很。」

「韜韜」近年忙於拍電視、寫書和參與慈善活動,不過這些只是「兼職」,他還是最重視大榮華,每個月除了出埠那三五天,其餘時間都會在酒樓親自督軍,並與食客和員工交流,改善服務,所以大家如果想見到「韜韜」的盧山真面目,不妨在晚市光顧大榮華。不過,由於食客眾多,晚市會由下午五時開始,如果要訂位,就要提早二至三星期。

翻查資料,大榮華酒樓的曝光率非常高,因為不少達官貴人都喜歡在此設宴,請客人品嚐一頓道地的圍村菜,不過,「韜韜」卻表示,大榮華不是「富貴飯堂」,而是為一般市民而設,「大榮華開業多年,經營方針也隨時代改變。以前酒樓以辦酒席為主,元朗人動輒就設百圍大宴,不過現時經濟轉型,我們便專做晚飯小菜。」

現在食客上館子吃飯,不再是為了品嚐飽參翅肚等貴價菜,而是為了和家人聚會,希望以實惠的價錢渡過開心的一晚,大榮華便看準這點,挑戰新鮮當做的食材,做出便宜又美味的菜。「韜韜」又打趣說:「涼瓜、牛肉這些家常菜材料,怎能賣得太貴?」

為了進一步推廣圍村菜,大榮華酒樓將會衝出元朗,在九龍灣其士大廈開分店,全店萬餘呎,可以延開四十圍,而且設有專櫃出售手打麵、月餅、子及其他時令食品,預計最快會在二個月後開業;而元朗的本鋪亦會在五月一日至六月九日停業裝修,「韜韜」表示,兩間大榮華的新裝潢會突出圍村的特色,不過菜價錢依舊,不會坐地起價。

「韜韜」又指出,開分店是一個慎重的決定,「開分店很容易,不過要維持食物質素卻很難,酒樓不是工廠,不是有機器就可以運作,也要靠員工的努力。」他指出,新店會由舊人帶領新人,希望把元朗大榮華的特色完全帶到九龍灣。

二之二

梁文韜「韜韜」在搞酒樓搞得有聲有色,近年他更開拓事業的新一頁,接拍飲食節目和寫書,又組織美食團,帶團友吃盡各國美食,大受港人歡迎。

梁文韜主持的飲食節目《日日有食神》的收視是同類節目之冠,雖然現在已經播放完畢,但仍深受觀眾喜愛,不過,韜韜表示,暫時未有打算開拍最新一輯節目,更謙稱自己已經「江郎才盡」。一般來說,每一輯節目大約要介紹三十至四十個菜式,飲食節目的主持人都只是直念導演提供的講稿,但韜韜卻是例外,由資料搜集到對白也是「一腳踢」,令節目甚具個人特色,容易吸引觀眾。

近年,韜韜更將食譜輯錄成書,原來他是不想讀者成為「老襯」,不懂得如何「挑食」,「現在出食譜不同從前,只寫出烹調方法是不夠的,還要點出菜式的特色及其背後的故事,因此很考作者的功夫,少一點閱歷及知識也不能勝任。」

跟韜韜談起「食」,當然是滔滔不絕,原來他十分喜歡外遊以增加煮食靈感。他所創的「奶王馬拉糕」深受好評,也是因為他在海外的經歷所賜,「我曾在加拿大當廚師四年,學會了西式的烹調方法,『奶王馬拉糕』便仿傚了西式蛋糕的製法,不用豬油,而用蛋白,因此吃起來才會鬆軟滑溜。」

為了和他的擁躉分享「邊吃邊遊」的樂趣,韜韜也會定期組織美食團,他更會在復活節出發的日本團大顯身手,親自在當地為團友烹調吞拿魚大餐。據提供行程的旅行社表示,市民反應非常熱烈,該團一早便已爆滿。

韜韜入廚多年,創作過不少拿手小菜,在行內行外都備受尊敬,不過他卻沒有收任何入室弟子,日後承繼他的衣缽,原來他是怕有一天會和徒弟反目,「人是感情的動物,要是日後有齟齬,反目成仇怎麼辦?」雖然如此,韜韜經常也有提攜後輩,有很多曾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現在已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師傅了,「我很喜歡和其他討論煮食的心得,只有不吝嗇自己所有的,材能便中國的飲食文化延續下去。」

雖然韜韜沒有收弟子,最近卻「收靚」,與慈善機構合作,訓練一些雙失青年為廚師。「我十分明白失學的苦處,所以我會盡量協助這些年青人。」他更將出書和旅行團等收益,捐給不同的慈善機構,希望可以給予年青人一個機會。

韜韜工作繁忙,他的朋友經常為他擔心,勸他要多休息,不過他直言十分享受現在的生活,從沒想過退休,「我又不是甚麼大人物,而且心境還十分年青,一點也不老!」

3 comments
----------------------------------------------------------------------------------------------------




我很喜歡看時裝雜誌,因為我經常塗鴉,所以保持流行觸覺是很重要的。雖然我對潮流有研究,但卻完全不會化妝和打扮,原因是我的錢和時間都花在別的地方上,而且我即使化了妝,也不見得會變得好看,還是不要太勉強。

不過,我並不討厭那些很會打扮自己的人,因為我們只是有著不同的嗜好而已。我早前有機會採訪一位精於此道的女士,她就是國泰航空公司制服及儀容標準助理經理林愛華。這位女士非常優雅,言談中充滿對「扮靚」的熱愛。

生於新加坡的林愛華,自幼便十分會打扮,不過她的「扮靚」事業也非一帆風順,「最初母親把我送進英國的護士學校,不過我很怕看到屍體,畢竟我較喜歡以活人為工作對象嘛!」於是她瞞著母親,轉讀美容,終於找到自己的事業目標。六十年代末在倫敦修讀髮型課程,七二年加入國泰航空任職空姐,兩年後更協助公司成立「儀表訓練中心」,為艙務員提供儀容、禮儀及機艙服務的培訓課程,又為公司的前線員工制訂儀容標準,務求令他們以最好的一面示人,可以說,國泰的所有空姐和空中少爺也是她的「徒弟」。

林愛華現在已不再親自任教,仍不時會對空姐來個「突擊檢查」,她打趣地說:「空姐見到我都會掉頭走,說一次不聽,兩次不聽,到第三次她會覺得我煩。」她又笑說,一眾愛美的空姐們總是不肯「聽教」,老是挑戰公司的規定,塗上不合規格的化妝品。不過,這些女孩子還是對林愛華非常敬重,每當有新化妝品推出,她們便會通知林愛華,順便問她可不可以用。

林愛華還即席為記者示範化妝技巧,原來化妝是由洗臉開始,也由洗瞼結束(當中過程頗長,在此表過不提),而且要注意很多細節,每一步也不可出錯,不然就會弄壞皮膚。她一再提醒我們打扮和護膚的重要性,因此得體的儀容可能會為我們覓得愛人呢!

一眾在場的女記者完全被林愛華迷倒了,圍着她問長問短,把工作置之不理,而林也非常樂意解答她們的問題(不過卻苦煞了男行家,他有如吃了十隻苦蟲般,有說不出的委屈)。

「其實髮網是很好用的,你們看......(示範中,很快便把一位長髮女孩的頭髮綁好)」

「哎呀!完全看不到髮網呀!我以為一定伯會很老土的!」

「不是的,因為髮網很幼,配合頭髮的顏色,不會被看到」

「(眾女尖叫)真是太神奇了!」

「我這裡有很多髮網,送你們吧!」

一眾女子不顧儀態地搶,連頭髮比我短的女行家也拿了幾個,果然是女人。

我心裡是由衷地佩服及羨慕林愛華,因為她能夠把工作和興趣融合,對她來說,把別人變漂亮就是她的使命,所以她看到的都是在進步的人,她的世界永遠充滿歡笑和滿足,我想這就是她保持年輕的秘訣吧!(其實林愛華很爽快地把她的年齡告訴了我們,但國泰的公關大員卻千丁萬囑我們不要寫出來,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們,林愛華的樣子比真實年齡年輕多了)

2 comments
----------------------------------------------------------------------------------------------------


最新出版的美國《美國醫學協會期刊》中刊載了一個研究,指出減少攝取卡路里或可延長壽命,因為嚴格控制攝取卡路量的飲食習慣,可以減少對DNA造成的損害,從而延年益壽。

美國國家老化研究中心撥款一千二百四十萬美元,資助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的潘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進行上述研究。

第一階段的測試共有四十八名健康但略胖的男女參加,他們被分成四組:控制組保持日常飲食習慣;節食組把卡路里攝取量減少兩成半;節食和運動組把卡路里攝取量減少一成半,並且每星期內有五天會增加百成之十二點五的運動量;流質食物組則攝取最少卡路量,在首三個月只會進食流質食物,每天攝取八百九十卡路里.隨後亦會繼續節食。

經個六個月的測試後,控制組的參加者體重減輕了百分之一,節食組及節食和運動組的參加者減少了約一成的體重,流質食物組的參加者則減少近一成四的重量。此外,三組節食的參加者的胰島素水平均亦下降了,節食組和節食及運動組的參加者的體溫亦稍微下降,不過控制組及流質食物組的體溫則沒有改變。血液測試亦發現,三組節食的參加者體內,DNA較少出現跟老化有關的損害。

研究報告的作者拉武欣說:「現時已有很多證據,顯示限制卡路里攝取量,能延長部份動物的壽命,但仍未有任何證據顯示這理論可應用在人類身上。另外DNA耗損或跟癌症及其他老化所帶來的疾病有關,目前並未知道測試中的少量DNA耗損會否影響參加者的患病風險。」 拉武欣表示,多項研究均顯示,體溫及胰島素水平偏低的動物和人類會較長壽。


  我近一年來甚少做運動,雖然沒有長胖,但總覺得身體非常不健康,所以由今天起,我會恢復每天運動一小時,為了證明我的決心,昨晚更特地在十一時就寢,今早一早起來吃早餐才到公眾泳池游泳。陽光很好,水一點也不冷,很舒服哦。我本來打算游在一小時內以捷泳游二十五個來回合(即是1250米),不過當我跳下水就知道不可能了,因為我以從前的標準來衡量,顯然是太高估現在的自己了,所以我改變策略,今天先游十個來回,以後才慢慢增加,預計一個月後可以游二十個來回。另外我也覺得捷泳的消耗性太高,所以當我累的時候就會游蛙式,回回氣。

  另外,正如大定在上文中看到,減少吸收卡路里不但可以減肥,也有利身體健康,所以我也要進行「向零食說再見計劃」,不再自己花錢買零食,即使是別人請客,我也只會淺嚐即止。

  各位朋友,請成為我的監察員,鞭策我努力!

0 comments
----------------------------------------------------------------------------------------------------


Dear Folks,

My blog is working again.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I am now busy making my homepage. So far the 'about myself' page, my resume and the 'contact me' page are availale. I'll pick up my feet and work faster. I'll finish it at end of the month. Please check frequently for my progress.

Eugenia

0 comments
----------------------------------------------------------------------------------------------------


Dear Folks,

Do you like my new template?

Sadly, some comment links are not functioning. If you want to leave me a message, please send it directly to yueching26@gmail.com. I'll fix the links ASAP. Thank you.

Eugenia

1 comments
----------------------------------------------------------------------------------------------------


本來見工是平常事,不過我今天的見工經歷簡直是空前絕後,值得向大家一提。

話說我今天到一所官立中學面試,是合約行政助理。習慣了晚起的我要在七時起床,已是一個大挑戰,而且老實說,我對這份工作也不是特別有興趣,不過卻很享受見工的過程,因為可以看到和學到「人情世故」,又可以面對不同的挑戰,很有趣。

言歸正傳,當我到達學校時,已經有其他應徵者在了,我已經心裡一沉:「難道又要做無聊筆試?」果然被我猜對了,而且不是普通麻煩的筆試,而是一個長九十分鐘,讓人昏昏欲睡的筆試,要我們把一份中文校務會議的會議紀錄撮成一千字的文章,再將之譯成英文。這實在難不倒我,本來記者就是最擅長撮寫了嘛!所以我很輕鬆的完成了,本來要把完成的電腦檔上載到學校的伺服器中,不過需要密碼,因此失敗了,不過校長原來是低科技人類(我估計),因為監考官叫我們把文件列印出來就好。

其實這時我已經十分不爽,怎麼一個行政助理的面試要搞那麼久?那我之前辛苦填的申請書和履歷表有啥用?最後好不容易見到校長,只見他一副精神萎靡的模樣,好像不太想見人似的,而且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問我甚麼,只在無意識地翻着我的申請書。突然,他好像想到甚麼,問:「如果聘請了你,你不幾個月後便辭職吧?」「當然不會,我認為Committment(承擔感)也是很重要的。」

不好不容易完了,我終於可以離開學校(這時已經是十一時許了,本來打算在面試完畢後去游泳,可是游不成了,還要趕回公司上班,真氣人),在大閘碰到一位正要外出的工友阿姨,順道帶我到地鐵站。當學校已離開我們的視線時,她對我說:「千萬不要來我們這裡工作!」我大吃一驚,問:「您何出此言?」「這裡的辦公室只有五個人,可是是非很多,合約的(公務員)經常被非合約的(公務員)欺負,有幾個年青人也受不了而辭職了!」「是嗎?」「而且我們的校長是個沒良心的人!有一位合約行政助理工作了四年多,任勞任怨,甚麼也做,約滿了校長也不留他,真是沒良心!」

阿姨越說越激動,更道出她們工友的苦況,原本她們要每年續約,飯碗隨時不保,而且學校的工作氣氛不好,因此每個人也惶惶不可終日。這時我反過來安慰她,「沒關係,現在很多學校在招人,你又有經驗,如果找到一所校風好的學校便轉工吧!」「如果是這樣就好了,其實我正要到勞工處找工作呢!」我頓時哭笑不得,只好祝她好運。

回到公司,我便找教育版的同事問問,順便也說說我的「奇遇」。原來這所學校是壞出了名的,學生成績也不太理想。我赫然想起:「啊,剛才撮寫那份會議紀錄時,的確是提到學生的公開考試成績欠佳,即使是有進步也是中、英及會計能追上平均分而已。」

我會這樣驚奇,大概是因為我所讀的學校都太好了,因此我從沒想過有其他「風格」的學校存在。

最新消息:我已獲聘了,哈哈,怎麼辦?
更新消息:我還是拒絕了...

4 comments
----------------------------------------------------------------------------------------------------


近日寫了一個有關維基百科的報導,做得十分愉快,當我越了解這個「人人可編輯的百科全書」後,便越喜歡它,可惜現在仍抽不出時間編條目,希望日後有機會。不過我已向同事們大力推薦維基百科,現在他們有空的時侯便會去瀏覽瀏覽,有人更表示會寫條目呢,真好!

另外,第一篇報導見報後,中文維基的其中一位管理員告訴我,網頁的點擊率好像提高了,真是太太太酷了~~~

不過,現在見報的版本被刪了不少,我就在這裡把「足本」上載,讓大家比較一下。還有,我在這裡要謝謝KJ、阿石、Lorenzarius和沛哥提供資料及接受訪問。


新聞故事(1):維基百科

  說起百科全書,大家都會想起一本本又厚又滿是字的書,長年擺在圖書館的一角。不過,隨著互聯網越來越普及,網上百科全書成為大眾汲取知識的新渠道,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是由世界各地的網友一起編寫的「維基百科」。在二百多個語言的版本中,中文維基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短短幾年間已收錄了超過六萬篇文章,是第十二大的維基百科。而香港今年奪得第一屆「中文維基年會」的主辦權,屆時兩岸三地的維基人將會雲集本港,共商中文維基的未來大計。

  「維基百科」的原名「Wiki-pedia」取材自wiki(夏威夷語中「快」的意思)和 encyclopaedia(百科全書) ,由吉米·多納爾·威爾士等人在O一初年時創辦。威爾士曾自資出版網上百科全書,可惜很快就因資金不足而流產,為了不使自己的心血白費,他便夥同幾個友人,成立了「維基百科」,把幾百條條目免費上載到網上,網友更可自由編輯條目及加入新的文章,結果獲得空前成功,現時維基百科有二百一十二種語言、共二百五十萬個條目,可說是有互聯網的地方就有維基百科。

  至於中文維基百科則始於O一年五月,載至今年三月,中文維基百科的內容超過六萬多條,在兩百多種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中,排名第十二。另外,「維基」不只是直譯過來的,「維」代表繫物的大繩、「基」則代表基石,而且更加上了副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可見網友們也花了一翻心機。

  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兼執行主編許瑜真表示,中文維基的使用者來自世界各地,主要的使用者來自中國大陸,其次是台灣和香港,大家主要在網上聯絡,不過有許多問題必須透過見面對談討論,因此中文維基人便發起第一屆「中文維基年會」,讓所有參與者更了解維基百科的基本規定,也希望能促進社會大眾對維基的認識。

  經過討論和遴選,香港擊敗了台北、上海、北京等地,取得會議的主辦權。年會暫定於八月底舉行。有維基人表示,由於內地和台灣仍未通航,加上種種政治原因,香港便成為了最佳的會議地點,屆時兩岸三地的維基人可以毫無阻礙地盡情討論。
  
  許瑜真又指,現時中文維基有很多大計,例如給小朋友看的中文版wikijunior及不同中文方言的維基等,希望使中文維基成為全球最大的華文百科。

中文維基主頁:
http://zh.wikipedia.org/wiki  
粵語維基主頁
http://zh-yue.wikipedia.org  
維基百科主頁
http://wikipedia.org

配稿:維基兩問

  維基百科是一部「自由的百科全書」,任何人也可以編輯及閱覽。有不少人會問:「維基可信嗎?」

  許瑜真表示,越多人加入會讓維基百科的內容更加豐富更趨平衡;有不同想法的刺激才能讓維基百科更加進步。當一個維基人寫了一條條目上載,其他維基人可以即時對文章進行討論和增補資料,而討論的過程是完全公開的,方便大家追查,也就是說,每個條目也不會有「最後版本」。另外,不少編寫條目的維基人也接受過高等教育,他們一般對條目的學術要求較高,引用資料時十分小心,會注明出處,網友可放心。

  另外,也有不少網友會問:「我可以隨意引用維基的內容嗎?」答案是可以的,不過要使用「GNU自由文檔許可證」,正確注明出處即可。

新聞故事(2):維基人訪問

  很多家長都希望子女能「通識」,不惜一擲千金讓孩子參加昂貴的遊學團或興趣班,務求令孩子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其實有一個省時又省錢的做法,就是和子女瀏覽和編寫「維基百科」,一起在網上發掘新知識。

  石釗彥是應屆會考生,也是維基人,他在O四年聖誕時得知有維基百科,後來他發現想找的資料沒有中文版本,便激發他編輯第一條條目-童子軍:「維基一方面可供人查閱,一方面是可以給用戶加入或更新資料,是一件好新奇的東西。」   

  經過阿石和其他維基人的努力,「童子軍」已發展成一個有規模的條目,而阿石也從此迷上了中文維基,每天花三小時編輯,有時為了搜集資料,還會四出實地考察,「我會先在搜尋器找一下將要寫的資料,有時亦會找一下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有否存有相關的資料。」讀理科的阿石坦言,當了維基人後,自己確是「通識」了,尤其知道了很多理科人沒機會在課本中讀到的歷史知識。
  中大化學系三年級生盧榮基是中文維基的管理員,負責排版、編輯等工作,他笑言當管理員一點也不辛苦,不過有時候會遇到有激進政治思想或個人宣傳的條目,「維基百科有中立觀點的政策,所有條目都要符合,不然就會被修改。例如,我們不可以說『神存在』,我們會說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都相信神存在;而無神論者則不相信神存在,還會列出各方的理據。」   
  「有趣的是,我的『中立』可以是跟別人的『中立』很不同,尤其中文維基人來自兩岸多地,對同一題目的理解可是很不同。我們惟有透過討論解決問題,效率雖然不高,但這是唯一能取得共識的辦法。」   

  盧榮基又指出,香港的維基人大都是有中學生及大學生,也有上班族,他們多使用英文編寫條目,可能是和港人的教育背景有關,他希望透過八月舉行的中文維基年會,能向港人推廣維基百科,尤其是中文維基。   

  其實維基百科在香港已引起學術界的關注,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更將編寫維基百科條目定為功課,要學生親自撰寫指定的題目;而一些香港維基人也非常熱心編輯,例如剛發生的九鐵兵變、徐步高案,還有被傳媒稱為「樂壇新人王」的側田也成了維基的條目。

配稿:一起來寫條目

  現時每天有成千上萬的網友瀏覽維基的網頁,不過有定期編輯條目的中文維基人只有四十九人。其實,只要懂得竅門,即使不是專家,也可寫出有趣又有意義的條目。

  台灣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自由軟體鑄造場研究助理兼中文維基執行主編許瑜真表示,她在撰寫條目前,通常會在書籍、學術論文和網路上找資料,然後將之消化,轉為自己的文字,再來是按照寫條目的「三步曲」,首先是「破題」,即是一開始便將要寫的東西解釋清楚,不要繞圈子;接著是替條目「定義」,要清楚說明其意義和價值何在;最後是「精確描述」,例如在寫時間、日期這類描述的字眼時,要用實際的年代、年份來寫,例如「香港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回歸中國」。(參考: http://www.wretch.cc/blog/trackback.php?blog_id=kaurjmeb&article_id=2841556

3 comments
----------------------------------------------------------------------------------------------------

About me

  • I'm EugeniaLo 羅宇正
  • From Hong Kong, Hong Kong
  • I am a person with lots of crazy thoughts. I wanna share them with you guys.
  • My profile

Last posts

Archives

Links